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印发《关于加强总局系统干部外语学习与培训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2:32:39  浏览:875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印发《关于加强总局系统干部外语学习与培训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国家体育总局


印发《关于加强总局系统干部外语学习与培训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体人字〔2002〕122号

各厅、司、局,各直属单位:
为适应举办2008年奥运会和国际体育交往需要,贯彻落实《2001年-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进一步加强总局系统干部外语学习与培训工作,现将《关于加强总局系统干部外语学习与培训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体育总局(公章)
二○○二年三月二十七日

关于加强总局系统干部外语学习与培训工作的意见

为适应举办2008年奥运会和国际体育交往的需要,现就加强总局系统干部外语学习与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外语学习与培训,全面提高干部外语水平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对我们既是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举办奥运会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的工作千头万绪,在未来7年中,我们将要在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单项组织的主持和指导下,遵循有关章程、规则和协议的要求,与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单项组织合作完成奥运会的竞赛准备和竞赛组织工作,需要大批懂业务、会管理、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的专门人才,以确保高质量完成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任务,但是从总局目前人才队伍的现状看,懂体育、会外语、善管理的专门人才严重不足,特别是在竞赛管理干部队伍中,外语水平不高的问题尤为突出,在奥运会28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中,我国在其任职的人数很少,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就更有限,还有近一半单项体育组织我国无人参加,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干部队伍的外语水平不高,这种状况如果不加以迅速改变,将难以完成举办2008年奥运会任务。因此,全面加强干部外语学习与培训,提高全体干部的外语水平,培养一支既懂体育、又懂外语的体育组织管理人才队伍,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从实际出发,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全方位开展外语培训工作。
根据总局干部队伍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干部年龄、学历、岗位要求不同的实际,总局干部外语学习与培训工作坚持从举办2008年奥运会和国际体育交往的需要出发,并结合干部队伍的实际,分层次、分类别、分期分批进行,在普遍提高总局系统干部外语水平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国际体育组织人才和奥运会竞赛组织管理骨干人才培养对象、运动项目管理中心领导和业务干部、机关公务员以及运动员、教练员的外语学习、培训工作。具体要求是:
(一)加强机关公务员外语培训工作。根据机关公务员工作特点和干部外语实际水平,对一部分年龄较大、外语基础不够好的公务员要求掌握300句简单的日常用语,能进行简单的对话;对于具有大学本科学历、1951年以后出生的公务员3至5年以内能独立进行一般对外公务活动。学习比较优秀的公务员或有较高外语水平的公务员,将有计划地进行脱产强化培训或选派出国留学。鼓励公务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社会组织的外语培训,并在经费上给予支持。
(二)加强对国际体育组织人才的外语强化培训。对已进入国际体育组织或拟推荐进入国际体育组织的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外语强化培训,以迅速提高国际体育组织人才的外语水平,为进入国际体育组织创造有利条件,并更好地发挥在国际体育组织中的作用。
(三)加强对奥运会竞赛管理组织骨干人才培养对象的外语强化培训。对经选拔列入培养对象的人员,用2-3年的时间进行国内、国外相结合的外语强化培训,使其能独立承担各运动项目的外事工作任务,成为举办2008年奥运会各运动项目的竞赛骨干。
(四)加强对项目中心班子成员、机关司、处级干部和奥运会项目中心业务干部、教练员、运动员的外语强化培训。有计划地选派机关司处级和项目中心班子成员、业务岗位处级干部中具有一定外语基础人员进行全脱产外语强化培训。全面加强教练员、运动员外语学习培训工作,在普遍提高教练员、运动员外语水平的基础上,选拔部分优秀中青年教练员、运动员进行外语强化培训。项目中心外语水平较差的业务岗位干部,要通过自学、单位组织业余培训或选送进入有关院校或培训机构进行脱产强化培训等多种形式,尽快提高其外语水平。
(五)其他人员的外语培训,按照业余、实用、自愿原则进行学习和培训。
三、按照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切实抓好干部外语学习培训工作
(一)干部外语学习培训坚持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将自学和有组织培训、业余培训与脱产强化培训、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总局自己组织与委托有关院校、培训机构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手段进行培训。
(二)实行分级负责和分类管理。外语学习培训工作由人事司统一协调,归口管理,有关职能部门、项目中心等协调配合。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干部培训中心等单位具体承担培训任务。
(三)人力资源中心、北京体育大学等具有培训职能的单位要积极承担外语培训任务,外联司、对外体育交流中心以及各单位外事干部和北京体育大学教师要积极支持并参与有关教学工作。人事司、外联司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并吸收外语教学方面的专家,组织力量编写适合体育特点、紧密结合奥运会需要的外语教材。要积极借助社会力量,加强与有关培训机构、外语院校的联系与合作,委托有关培训机构和外语院校培训外语人才。通过国家外国专家管理渠道,积极争取聘请国外语言专家帮助外语培训工作。
四、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干部外语学习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一)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对外语学习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外语学习不仅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而且关系到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和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广大干部要增强外语学习的自觉性,要积极主动参加各种外语培训,充分利用工作之余,通过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其他语音设备坚持业余自学。
(二)从总局干部的实际出发,研究不同岗位、不同职务、不同年龄干部外语水平的考试考核标准,今后将把外语水平作为干部年度考核、提拔、晋升等的必要条件。建立脱产培训考试、考核和考勤管理制度,加强脱产培训期间的考核管理。竞体司、科教司、外联司、宣传司等部门的领导应当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对于项目中心业务干部,凡没有外语基础的要加强其外语培训,要求在三年内达到规定的外语水平,达不到要求的,将调整出业务岗位,重新安排工作。今后新进入业务岗位的干部在注重业务素质的同时,要重点把好外语关(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原则上不具备外语四级以上水平的人员不得新进入业务岗位工作;今后推荐进入国际体育组织人员原则上必须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列入国际体育组织骨干人才培养对象的人选,必须迅速提高其外语水平。
(三)为配合总局加强外语学习、培训工作,今后各单位新进人员要严格掌握外语条件,原则上,从社会招聘和从本系统外新调入处以下人员必须具有大学英语六级以上外语水平(体育专业人员具有大学外语四级以上水平)。
(四)各单位要加强外语培训工作的领导,并确定一位负责同志主抓外语培训工作,单位领导要带头参加外语学习培训,积极创造外语学习培训的良好氛围。各单位要对外语学习、培训经费予以保障,为干部外语学习创造条件,支持干部参加社会组织的外语培训,并在学习经费、时间等方面予以支持。今后将把各单位外语学习情况列入单位班子成员的考核内容,各单位在年终总结时,要将本单位干部外语学习和培训的情况作为重要内容。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   2002年3月28日印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禁讨行政行为合法性之评析

张栋磊 王昕煜*


摘要:近日,全国各地一些大中城市相继制定了地方法规及地方规章,限制在一定区域内的乞讨行为并划定禁讨区。而乞讨行为,其本质是人身自由权的一种表现形式,划定禁讨区就是强制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因此,有关地方法规及地方规章的制定违反了《立法法》第八条的规定,禁讨行政活动缺乏法律依据。
自2003年6月《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废除后,国务院随即于同年8月1日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但该《办法》并没有遏制日益猖獗的行乞现象,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反而明显增加。某些城市街头的乞讨行为已达到令人生厌的地步,其主要表现为跪乞、肢乞(利用自身肢体残疾赢取他人同情,然后借机行乞)、骗乞、强乞及有组织乞讨。上述现象的存在,不仅有有损国家民族的形象,更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破坏社会善良风俗,威胁社会安定有序。针对此问题,全国各地一些大中城市根据国务院的《办法》,相继制定了地方法规及地方规章,如兰州市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通告》,苏州市民政局、公安局、城管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通告》,南京市民政局、公安局、城管执法局、卫生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通告》,广州市施行的《关于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通告》。在以上地方法规及规章中,都限制了在一定区域内的乞讨行为并划定禁讨区,不过禁讨行政行为之合法性值得商榷,有进一步讨论的余地。
讨论禁讨行政行为合法性问题,首先必须理解禁讨区的法律本质,这是回答此问题的核心。禁讨区,顾名思义,就是强制禁止公民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乞讨行为。归结起来,其法律本质特征有二。首先,在禁讨区内,限制公民乞讨行为。对于乞讨行为的本质,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友渔先生在《乞讨权利无须法律来证明》一文中指出:“最基本、最重要,值得作为示例列举出来。但这决不意味着,没有列举的权利就不是合法权利。” 其观点相当明显,即认为乞讨行为是公民的一项独立的权利即乞讨权。而浙江大学法学院郑春燕教授却主张乞讨是一种自由而非权利,其在《“乞讨权”存在吗?》一文中指出:“对于法律没有禁止性规定的事项,公民享有的仅仅是自由,而非权利,……对权利来说,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获得救济,……而乞讨者无权对被请求人的拒绝行为,寻求法定的救济途径。因此,乞讨并不是一种权利,至多只是一种自由。”笔者认为,乞讨行为既非一项独立权利,亦非仅仅是自由,其本质是人身自由权的一种表现形式。人身自由权,分为身体自由权及精神自由权。身体自由权,是指公民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作为和不作为的权利;精神自由权,指公民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主思维的权利。人身自由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诸如散步、歌唱、游泳等等。只要在法律未作限制的状态下皆可作为人身自由权,而不单独规定为散步权、歌唱权、游泳权等等。但需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人身自由行为皆可归入人身自由权,法律将某些最基本、最重要的人身自由行为作为示例列举出来,如婚姻自由权,被列举出来的事项便脱离于人身自由权而成为一项独立的权利。公民的乞讨行为在法律未作限制,亦未将其列举为乞讨权的状况下,其将归入人身自由权。认为未被列举出来的乞讨仅仅是自由,而非人身自由权的主张是根本错误的。在郑春燕教授看来,拒绝乞讨者的请求就被认为是侵犯了公民的乞讨行为自由,而乞讨者却无法寻求法定的救济途径,因此乞讨“至多只是一种自由”。分析郑教授的论点不难发现,其主张的根本立足点即拒绝乞讨请求就是侵犯公民的乞讨行为自由,笔者认为,这是对侵犯乞讨行为自由的错误理解。乞讨行为自由即公民可以按照自己意志为乞讨行为或不为乞讨行为的自由,其侵权途径只能是针对乞讨行为本身,诸如强迫公民放弃乞讨或者拘禁公民使其无法乞讨,至于乞讨行为的意图是否满足并不属于侵权范畴。其次,禁讨区内禁止乞讨行为具有强制性。在上述地方法规及地方规章中,都相应规定了禁讨的强制措施,如兰州市《关于加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通告》就规定,对不听劝阻、执意在上述区域行乞、露宿,影响市容市貌公共卫生的;或在上述区域公共场所强索强讨、进行流浪活动、扰乱公共秩序的,依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再如苏州市《关于加强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通告》规定,对不听劝阻的乞讨者,要遣送到民政部门,对屡劝不听者,还可以进行罚款、治安拘留,移送回原籍,严重的将追究刑事责任。
分析了禁讨区的本质为强制限制人身自由权,不难发现,禁讨行政行为缺乏法律基础,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有关规定。《立法法》第八条明确指出:“ 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五)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而对于制定法律的主体,根据《立法法》第七条规定,只能是我国最高权利机关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就目前来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并未制定相关法律,强制限制乞讨行为,而只有某些地方法规及规章对乞讨行为作了强制限制,由此,行政机关的禁讨活动就失去了法律根据,结果便导致了行政机关的禁讨活动的非法性。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乞讨行为已严重损害了社会利益,有必要对其有所限制。限制乞讨行为的立法在国外早有先例,如新加坡法律将乞讨行为明确规定为犯罪行为,美国哥伦比亚州亦划定了禁讨区。我国亦可以制定相关法律,以使禁讨行政活动有法可依,避免行政机关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
*单位:华东政法学院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发布并实施《罐式危险品运输车及半挂车补充安全技术要求》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发布并实施《罐式危险品运输车及半挂车补充安全技术要求》的通知

工信部产业(2012)50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车辆生产企业、检测机构:

  为进一步完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管理,提高罐式危险品运输车及半挂车的安全技术性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部组织制定了《罐式危险品运输车及半挂车补充安全技术要求》(以下简称《补充安全技术要求》),现予发布。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自2012年12月1日起,申报《公告》的罐式危险品运输车及半挂车,应依照《补充安全技术要求》,增加相关安全性能检验。对不符合《补充安全技术要求》的车辆,不予列入《公告》。

  二、《公告》内已有的罐式危险品运输车及半挂车产品,相关企业应按《补充安全技术要求》积极进行整改。2013年5月1日后仍不能符合要求的产品,将给予暂停《公告》处理。

  附件:罐式危险品运输车及半挂车补充安全技术要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2年10月26日


  
附件:        罐式危险品运输车及半挂车补充安全技术要求
  
  
  一、罐式危险品运输车及半挂车的底部出口应设置紧急切断装置。紧急切断装置应为与罐体相连的第一道关闭装置,紧急切断装置的设置应尽量靠近罐体根部,不应兼作他用。运输GB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中第2类第2项不燃气体的罐式危险品运输车及半挂车、压缩气体长管拖车可根据需要选装紧急切断装置。

  注:紧急切断装置是指在装卸系统产生大量泄漏,或火灾环境下能切断并封闭装卸系统的装置。紧急切断装置一般由紧急切断阀、远程控制系统、以及易熔塞自动切断装置组成。

  二、罐式危险品运输车及半挂车的罐体装卸口应设置金属材料阀门箱或防碰撞护拦等保护装置,且应设置有密封盖或密封式集漏器。压缩气体长管拖车和低温液体运输车及半挂车装置在后部的装卸阀门、仪表等附属装置均应集中布置在金属材料阀门箱内。装卸阀门的安装位置应根据不同的运输介质,分别符合以下要求:

  (一)罐式危险品运输车辆的装卸阀门如果装在罐体后部的,其装卸阀门、管道等附件的离地高度不得低于后防护装置的离地高度。

  (二)轻质燃油运输车的装卸阀门应安装在前轴与后保险杠之间,罐体后封头及管路和管路附件与后下部防护装置的纵向距离应大于等于150mm。轻质燃油运输半挂车的装卸阀门应安装在在支腿与后轴之间的位置。

  (三)化工液体(剧毒液体和强腐蚀液体除外)运输车及半挂车的装卸阀门应安装在车辆的最后轴与后防护之间的位置,且罐体后封头及管路和管路附件与后下部防护装置的纵向距离应大于等于150mm。运输剧毒液体和强腐蚀液体的化工液体运输车的装卸阀门应安装在罐体顶部,罐体顶部的管接头、阀门及其他附件的最高点应低于倾覆保护装置的最高点至少20mm。

  (四)运输HG20660《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害程度分类》中极度危害和高度危害的毒性气体运输车及半挂车的装卸阀门应安装在罐体顶部,罐体顶部的管接头、阀门及其他附件的最高点应低于倾覆保护装置的最高点至少20mm。

  (五)压缩气体运输车和液化气体运输车的装卸阀门应安装在车辆侧面,在车辆前轴与后轴之间的位置。压缩气体运输半挂车和液化气体运输半挂车的装卸阀门应安装在车辆侧面,在支腿与后轴之间的位置。

  (六)仅压缩气体长管拖车、二氧化碳运输车和低温液体运输车及半挂车因结构特点的限制,其装卸阀门可安装在罐体后部,罐体后封头及罐体后封头上的管路和管路附件与后下部防护装置的纵向距离应大于等于1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