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北京市财政局关于转发施行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的补充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00:22:17  浏览:890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财政局关于转发施行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的补充通知

北京市财政局


北京市财政局关于转发施行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的补充通知
北京市财政局



市属各单位、各区县财政局:
现将财政部(94)财外字第431号关于施行《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的补充通知转发给你们,并结合北京市的具体情况,做以下补充。
1.凡使用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不包括经营性企业化管理的单位)和社会团体,在办理购汇限额手续前,需到各外事归口部门填写《出境团、组用汇、结汇申请表》,然后到北京市财政局办理审核批汇手续。
2.各出国团组回国后15天内,需持有效发票或经团组长签字的费用支出一览表,到市财政局办理结汇、退汇手续。
3.凡使用非贸易非经营性人民币限额购汇用于购买教学、科研的图书、影片、录像片、资料、仪器等的单位,需持有效证明和单位用汇申请,到北京市财政局办理购汇手续。
4.使用非贸易非经营性购汇人民币限额的单位,于本年度11月底前将下年度的用汇计划数报主管局汇总后报市财政局,各区县由区、县财政局汇总后报市财政局。

附件:财政部关于施行《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的补充通知〔(94)财外字第431号〕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中直机关,各人民团体,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解放军总后勤部,武警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财务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施行以来,中央单位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运行情况良好。根据实施《暂行规定》遇到的问题,经研究,特做如下通知:
一、财政预算内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不包括经营性企业化管理的单位)、社会团体的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一律实行人民币预算限额控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下属的企业单位,按《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暂行规定》办理购汇。
二、凡属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从国外购买用于教学、科研的图书、影片、录像片、资料、仪器等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项目,也实行人民币预算限额控制购汇。
三、《暂行规定》第四条规定的用汇项目,如有结余外汇,均须填写“预算内非贸易非经营用汇退汇通知书”,到中国银行办理退汇。
四、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企业单位共同组成的因公临时出国团组,其出国用汇,应分别按不同渠道解决。不属于财政预算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用汇,不得使用购汇人民币限额指标。
五、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财务部门,必须严格按《暂行规定》规定的办法,申请和使用购汇人民币预算限额,并按有关外事经费开支的标准办理用汇的核销、报帐手续。各级财政部门要对财政预算内的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可暂停供汇
;对情节严重的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应按《国务院关于发布违反财政法规处罚暂行规定的通知》进行处罚。
六、中央单位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本着节约开支、简化手续、完善财务制度的原则,建立、健全审核和管理制度,严格按年度外事经费预算和购汇人民币预算限额安排用汇,以有效地控制财政支出,保证用汇单位的合理购汇。
1994年8月6日

附: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财务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财政预算内非贸易非经营性购汇的财务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财政预算内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实行人民币预算限额控制购汇。
第三条 购汇人民币限额由财政部门统一核定,中国银行(其分支机构下同)根据财政部门核定的购汇人民币限额为用汇单位建帐立户并监督执行,年终帐户余额由银行自动注销。
第四条 纳入财政预算的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项目包括:
(一)公费出国留学、进修人员用汇;
(二)向国际组织交纳的会费、股金与基金用汇;
(三)对外援助、国际救济与捐款用汇;
(四)机关、驻外使领馆、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在境外设立代表处或办事机构的开办费和经费用汇;
(五)聘请外国专家用汇;
(六)因公临时出国访问、考察、展览、学习、培训、出席国际会议等用汇;
(七)境外朝觐用汇;
(八)对外宣传费等用汇。
(九)经批准的其他人民币预算内用汇;
第五条 购汇手续:
(一)各用汇单位凭“非贸易外汇支出申请书”和人民币支票,在核准的限额内,到中国银行按当天外汇牌价购汇;
(二)中国银行根据用汇单位填写的“非贸易外汇支出申请书”,经核对开户印鉴和填写金额无误后给予售汇,同时销减用汇单位帐户内购汇人民币限额;
(三)用汇单位不得超过限额购汇,中国银行不得超过限额售汇。
第六条 年度购汇人民币限额指标的报批,中央单位向财政部编报;地方单位向当地财政厅(局)编报,由财政厅(局)汇总报财政部。经综合平衡后,中央单位的购汇限额指标由财政部下达并按季拨到其在中国银行总行设立的帐户内;地方的购汇限额指标由财政部下达并按季通过中
国银行使用“购汇人民币限额调拨单”调拨给各地财政厅(局)
第七条 财会部门对因公临时出国团组要严格按财政部、外交部有关临时出国人员费用标准的规定审查“出境团组(人员)用汇申请表”。出国团组回国后,应在10日内报帐,对结余的外汇,应填写“非贸易外汇退汇通知书”到中国银行办理退汇,中国银行按退汇通知书金额相应恢
复其人民币限额。
第八条 各用汇单位须在每季终了后5日内,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非贸易非经营性购汇人民币限额执行情况统计(汇总)表”和“出国购汇人民币限额执行情况统计(汇总)表”,各地财政厅(局)季度终了10日内汇总报财政部。
第九条 本规定所述有关凭证和表格由财政部统一印制。各级财会部门应建立、健全用汇的申请、审核、报销及核算制度。
第十条 取消“外汇的购买机票托运货物证明单”(简称“三联单”);取消对非贸易单位的创汇奖励制度。财政部《中央单位购买国际航线飞机票有关外汇问题的通知》(〔88〕财外字第51号)、《非贸易外汇奖励试行办法》(〔88〕财外字第223号)、《全国非贸易外汇
留成办法》(〔92〕财外字第56号)同时废止。
第十一条 本规定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规定自1994年4月1日起执行。
附:1.非贸易非经营性购汇人民币限额执行情况统计(汇总)表
2.出国购汇人民币限额执行情况统计(汇总)表
3.购汇人民币限额调拨单
4.非贸易外汇支出申请书
5.非贸易外汇退汇通知书
6.出境团组(人员)购汇申请表
199 年第 季度
出国购汇人民币限额执行情况汇总表
报送单位盖章 单位:万美元 万元
---------------------------------------
| | 党政干部 | 其他人员 | |
| 出 国 用 汇 项 目 | | | 备 注 |
| |出国费限额 |出国费限额 | |
|----------------|------|------|------|
| | 上年(期)执行数 | | | |
| 团 数 |----------|------|------|------|
| |本年(期)累计执行数| | | |
|-----|----------|------|------|------|
| | 上年(期)执行数 | | | |
| 人 数 |----------|------|------|------|
| |本年(期)累计执行数| | | |
|-----|----------|------|------|------|
|上年(期)| 美 元 | | | |
| |----------|------|------|------|
| 执行数 | 人 民 币 | | | |
|-----|----------|------|------|------|
|本年(期)| 美 元 | | | |
| |----------|------|------|------|
| 执行数 | 人 民 币 | | | |
|-----|----------|------|------|------|
|本年(期)| 美 元 | | | |
| |----------|------|------|------|
|累计执行 | 人 民 币 | | | |
---------------------------------------
主管单位负责人: 经办人: 电话:
说明:出国团数以本单位组团数为准,出国人数以本单位供应外汇的人数为准,年度(季度)用汇情况汇总表在每一季度终了后10日内报送同级财政部门。
199 年第 季度
购汇人民币限额执行情况统计(汇总)表
报送单位(盖章): 单位:万元
-----------------------------------------
| 顺 | |控 制|实 际| 去年同期 | 与去年同 | |
| | | | | | |备 注|
| 序 | 科 目 |指标数|执行数|执 行 数 |期 相 比 | |
|---|--------|---|---|------|------|----|
| 1 |驻外机构经费 | | | | | |
|---|--------|---|---|------|------|----|
| 2 |留学生经费 | | | | | |
|---|--------|---|---|------|------|----|
| 3 |专家经费 | | | | | |
|---|--------|---|---|------|------|----|
| 4 |国际组织会费 | | | | | |
|---|--------|---|---|------|------|----|
| 5 |救济与捐款 | | | | | |
|---|--------|---|---|------|------|----|
| 6 |股金与基金 | | | | | |
|---|--------|---|---|------|------|----|
| 7 |政治业务费 | | | | | |
|---|--------|---|---|------|------|----|
| 8 |对外宣传费 | | | | | |
|---|--------|---|---|------|------|----|
| 9 |出国用汇 | | | | | |
|---|--------|---|---|------|------|----|
| 10|境外朝觐用汇 | | | | | |
|---|--------|---|---|------|------|----|
| 11|援外用汇 | | | | | |
|---|--------|---|---|------|------|----|
| 12|其他用汇 | | | | |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主管单位负责人: 经办人: 联系电话:
非贸易外汇支出申请书
----------
帐号: 科目名称: 顺序号
------------------------------------- 第
| 申 请 数 | 折 合 美 元 | 折合人民币 | | 一
|-------|---------|---------| 汇往地点 | 联
|币 别|金 额| 折合率 | 元 | 折合率 | 元 | |
|---|---|-----|---|-----|---|-------| 银
| | | | | | | | 行
|---|---|-----|---|-----|---|-------| 结
| | | | | | | | 汇
|---|---|-----|---|-----|---|-------| 后
| | | | | | | | 退
|---|---|-----|---|-----|---|-------| 原
| | | | | | | | 申
|-----------------------------------| 请
| | |用汇| |银结| | 机
|用途| |单位|填表19 年| 汇|结汇19 年| 关
|说明| |盖章| 月 日|行章| 月 日|
------------------------------------- 限
申请机关首长 司(局)长 处(科)长 经办人 日



非贸易外汇支出申请书
----------
帐号: 科目名称: 顺序号
------------------------------------- 第
| 申 请 数 | 折 合 美 元 | 折合人民币 | | 二
|-------|---------|---------| 汇往地点 | 联
|币 别|金 额| 折合率 | 元 | 折合率 | 元 | |
|---|---|-----|---|-----|---|-------| 银
| | | | | | | | 行
|---|---|-----|---|-----|---|-------| 结
| | | | | | | | 汇
|---|---|-----|---|-----|---|-------| 后
| | | | | | | | 送
|---|---|-----|---|-----|---|-------| 财
| | | | | | | | 政
|-----------------------------------| 部
| | |用汇| |银结| |
|用途| |单位|填表19 年| 汇|结汇19 年|
|说明| |盖章| 月 日|行章| 月 日|
-------------------------------------
申请机关首长 司(局)长 处(科)长 经办人
非贸易外汇支出申请书
----------
帐号: 科目名称: 顺序号
------------------------------------- 第
| 申 请 数 | 折 合 美 元 | 折合人民币 | | 三
|-------|---------|---------| 汇往地点 | 联
|币 别|金 额| 折合率 | 元 | 折合率 | 元 | |
|---|---|-----|---|-----|---|-------| 银
| | | | | | | | 行
|---|---|-----|---|-----|---|-------| 结
| | | | | | | | 汇
|---|---|-----|---|-----|---|-------| 后
| | | | | | | | 自
|---|---|-----|---|-----|---|-------| 存
| | | | | | | |
|-----------------------------------|
| | |用汇| |银结| |
|用途| |单位|填表19 年| 汇|结汇19 年|
|说明| |盖章| 月 日|行章| 月 日|
-------------------------------------
申请机关首长 司(局)长 处(科)长 经办人
非贸易外汇退汇通知书
----------
帐号: 科目名称: 顺序号
------------------------------------- 第
| 退 汇 数 |折合美元或协议美元| 折合人民币 | | 一
|-------|---------|---------| 原汇往 | 联
|币 别|金 额| 折合率 | 元 | 折合率 | 元 | 地 点 |
|---|---|-----|---|-----|---|-------| 银
| | | | | | | | 行
|---|---|-----|---|-----|---|-------| 退
| | | | | | | | 汇
|---|---|-----|---|-----|---|-------| 后
| | | | | | | | 退
|---|---|-----|---|-----|---|-------| 原
| | | | | | | | 单
|-----------------------------------| 位
| | |退汇| |银结| |
|说|上项退汇系19 年 月 日|单位|填表19 年|退汇|结汇19 年| 限
|明| 项上结汇部分 |盖章| 月 日| 章| 月 日|
------------------------------------- 日

主管会计 效
非贸易外汇退汇通知书
----------
帐号: 科目名称: 顺序号
------------------------------------- 第
| 退 汇 数 |折合美元或协议美元| 折合人民币 | | 二
|-------|---------|---------| 原汇往 | 联
|币 别|金 额| 折合率 | 元 | 折合率 | 元 | 地 点 |
|---|---|-----|---|-----|---|-------| 银
| | | | | | | | 行
|---|---|-----|---|-----|---|-------| 退
| | | | | | | | 汇
|---|---|-----|---|-----|---|-------| 后
| | | | | | | | 送
|---|---|-----|---|-----|---|-------| 财
| | | | | | | | 政
|-----------------------------------| 部
| | |退汇| |银结| |
|说|上项退汇系19 年 月 日|单位|填表19 年|退汇|结汇19 年| 限
|明| 项上结汇部分 |盖章| 月 日| 章| 月 日|
------------------------------------- 日

主管会计 效
非贸易外汇退汇通知书
----------
帐号: 科目名称: 顺序号
------------------------------------- 第
| 退 汇 数 |折合美元或协议美元| 折合人民币 | | 三
|-------|---------|---------| 原汇往 | 联
|币 别|金 额| 折合率 | 元 | 折合率 | 元 | 地 点 |
|---|---|-----|---|-----|---|-------| 银
| | | | | | | | 行
|---|---|-----|---|-----|---|-------| 退
| | | | | | | | 汇
|---|---|-----|---|-----|---|-------| 后
| | | | | | | | 自
|---|---|-----|---|-----|---|-------| 存
| | | | | | | |
|-----------------------------------| 限
| | |退汇| |银结| |
|说|上项退汇系19 年 月 日|单位|填表19 年|退汇|结汇19 年| 日
|明| 项上结汇部分 |盖章| 月 日| 章| 月 日| 有
------------------------------------- 效
主管会计
出境团、组用汇结汇申请表
-----------------------------------
| | | |
|出境团、组名称| | 联系人 |
|-------|--------------------------
|主 管 部 门| |批准机关及函号|
|----------------------------------
| |出境团、组负责人姓名| |行政职务| |护照号码|
| | | | | | |
| |-----------------------------
| |成员姓名|行政职务|护照号码|成员姓名|行政职务|护照号码
| |----|----|----|----|----|----
| 出 | | | | | |
| 境 |----|----|----|----|----|----
| 人 | | | | | |
| 员 |----|----|----|----|----|----
| 情 | | | | | |
| 况 |----|----|----|----|----|----
| | | | | | |
| |----|----|----|----|----|----
| | | | | | |
|----------------------------------
|前往国家或地区|
|----------------------------------
|批准出境天数| |申请用汇种类| |对方负担费用|
|----------------------------------
| | 项 目 |人 数|天 数|目标准|金 额|折合美元
| | 伙 食 费 | | | | |
| 申 | 住 宿 费 | | | | |
| 请 | 公 杂 费 | | | | |
| 用 | 机 票 费 | | | | |
| 汇 | 个人零用费 | | | | |
| 预 | | | | | |
| 算 | | | | | |
| | 合 计 | | | | |
|----------------------------------
| 单位及主管单位签章 |批准金额| | |
| |---------------------
| | 北京市财政局审批签章
|负责人: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
| | |实际出境|实际出境|出入境| 年 月 日至 | 注
|电话| | 人| 天| 日期| 年 月 日 | 意
|--------------------|----------| 事
| 支 出 情 况 | | 项
|--------------------|出境主要任务、效 | :
| 项 目 |原金币额|折合美元|单据|果及用汇中的问 | 1.2.3.
| | | |张数|题 | 使 入 请
|-------|----|----|--| | 用 境 将
| | | | | | 各 后 有
| 伙食费 | | | | | 项 1 关
|-------|----|----|--| | 外 5 书
| 住宿费 | | | | | 汇 日 面
|-------|----|----|--| | 不 内 报
| 交通费 | | | | | 得 推 告
|-------|----|----|--| | 超 带 抄
| 公杂费 | | | | | 过 单 送
|-------|----|----|--| | 范 据 市
| 往 返 | | | | | 围 到 财
| 机 票 费 | | | | | 和 市 政
|-------|----|----|--| | 标 财 局
| 个 人 | | | | | 准 政 外
| 零用费 | | | | | 局 事
|-------|----|----|--| | 外 财
| | | | | | 事 务
|-------|----|----|--| | 财 处
| 支出合计 | | | | | 务
|-------|----|----|--| |
| 退汇金额 | | | | |
|--------------------|----------|
|单位及主管单位签章 |北京市财政局 |
| |审批签章 |
|负责人 经办人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



1994年9月24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煤炭工业局、国家国内贸易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整顿煤炭经营秩序工作的通知

国家煤炭工业局 国家国内贸易局


国家煤炭工业局、国家国内贸易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整顿煤炭经营秩序工作的通知
国家煤炭工业局 国家国内贸易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去年下半年以来,各省(区、市)认真贯彻《煤炭法》、《煤炭经营管理办法》和有关文件精神,依法开展整顿煤炭经营秩序工作(以下简称整顿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按通知要求成立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办公室,下发了整顿工作意
见,开展了整顿工作。经过整顿,非法煤炭经营户受到遏止并逐步退出市场,煤炭经营企业有较大幅度减少;煤炭用户投诉案件大量减少,煤炭经营秩序有所好转;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的市场空间有所扩大,煤炭经济运行形势开始好转。但整顿工作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为:少部分地区政
府重视不够,工作力度不大,进展慢;政府的协调作用发挥不好,各部门之间难以形成合力;执法机制不健全,影响了整顿工作质量;煤炭经营秩序混乱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整顿工作事关煤炭经营体系建设,事关煤炭工业关井压产和结构调整,必须下大力气抓紧抓好。为此,现就有关
事项通知如下:
1、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保证整顿工作完成预期目标。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结合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讲话精神,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把整顿工作抓出成效。要协调好煤炭、内贸、工商行政管理、财政、公安、法院、监察、交通、环保等部
门之间的关系,使各部门相互支持,共同努力搞好整顿工作,千方百计完成整顿工作目标。
2、进一步扩大宣传教育声势,再造整顿工作良好氛围。各省(区、市)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大众媒介,反复宣传《煤炭法》、《煤炭经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宣传整顿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方法步骤,宣传各地的先进经验,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大造声势,
扩大影响。要对整顿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报道,及时总结进展快、效果好的地区和单位的经验,选树典型、通报表彰,对整顿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作重点报道,典型案例要剖析和曝光。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广大煤炭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3、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提高质量、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各省(区、市)要按照全国整顿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根据各自的进度情况,妥善安排好整顿工作。整顿工作已全面展开并已收到初步成效的,要进一步提高整顿工作质量,使煤炭经营管理工作向法制化、制度化、规范
化发展。刚刚开展整顿工作的,要认真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市)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加大工作力度,尽早抓出实效。工作明显滞后的地区,要提高认识,认清形势,积极开展整顿工作,加快工作进度,迎头赶上。
4、抓住煤炭经营资格审批工作,为煤炭经营监督管理奠定基础。煤炭经营资格审查制度是煤炭经营监督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整顿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煤炭经营资格审查制度。只有切实将煤炭经营资格审批工作抓好,才能使非法经营煤炭的企业和非法生产的煤炭退
出市场。因此,各省(区、市)要严格按《煤炭法》、《煤炭经营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展审批工作;要严格审批程序,将审查书面材料和现场勘察结合起来,做到审批程序规范化、制度化和公开化;要合理规划,统筹考虑煤炭经营企业合理布局、环境保护、本地区可持续发展;要严格监督
检查。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要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对不能出示煤炭经营资格证书的企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颁发营业执照或者不予核定煤炭经营范围。
5、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使整顿工作取得实效。各地要尽快建立和健全煤炭经营行政执法队伍,严格按照《煤炭法》、《煤炭经营管理办法》的规定,禁止未取得煤炭经营资格的单位和个人经营煤炭,禁止非法煤矿生产的煤炭进入市场,禁止从事煤炭运输的铁路、港口及其它运输企业
利用掌握的运力经营煤炭,禁止行政机关经营煤炭,禁止非法代理结算并从中牟取私利。对于违法违规的,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同时,各省(区、市)要结合实际,尽快建立健全地方法规体系,将整顿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6、提高整顿工作队伍素质,确保整顿工作质量。各地要把提高整顿工作队伍素质作为大事来抓。一是要提高整顿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要通过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教育执法人员和工作人员,正确认识和使用权力,本着对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恪尽职守,秉公执法,树立良好形象
,维护整顿工作的声誉。二是要提高整顿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要通过集中学习、培训、考试等形式,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煤炭法》、《煤炭经营管理办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加强业务学习和研究,提高
整顿工作和执法水平。
7、颁发全国统一印制的《煤炭经营资格证书》,提高煤炭经营监督管理工作的严肃性。根据国家煤炭工业局、国家国内贸易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提出的整顿工作意见,对煤炭经营企业要颁发全国统一印制的《煤炭经营资格证书》。这是提高煤炭经营监督管理工作严肃性的需要,
也是煤炭经营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化的要求。目前,颁发全国统一印制的《煤炭经营资格证书》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各地要根据全国整顿工作进度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抓好颁发全国统一印制的《煤炭经营资格证书》工作。
8、认真做好自查、验收工作,巩固整顿工作成果。
根据全国整顿煤炭经营秩序工作的总体安排,7至10月份是整顿工作的验收阶段。各地要在认真自查验收的基础上,向全国整顿工作领导小组提出验收申请。在自查验收中,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严肃、一丝不苟。为使煤炭经营秩序长期稳定好转,各地要对整顿工作进行认真
总结,研究巩固整顿工作成果的办法和措施,从而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煤炭流通体系,促进煤炭工业关井压产和结构调整,促进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扭亏脱困。



2000年7月3日

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安市清理高毒和禁止使用农药举报奖励规定的通知

山东省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泰政办发〔2008〕32号

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安市清理高毒和禁止使用农药举报奖励规定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市属及以上驻泰有关单位:

《泰安市清理高毒和禁止使用农药举报奖励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执行。




二OO八年六月二十四日



泰安市清理高毒和禁止使用农药举报奖励规定

第一条 为切实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严厉打击危害农产品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和危害因素,根据《农药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举报内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违法使用高毒和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等违法行为,均有权向市、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举报。

第三条 举报方式:以当面、书信、电话、传真等形式进行举报,经查证属实。

第四条 举报范围:
(一)生产、经营、使用5种高毒农药: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
(二)使用国家农业生产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17种):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

第五条 奖励标准:根据每案实际执行罚没收入的下列比例确定:
(一)罚没收入不足2000元(含2000元)的违法案件,给予200元的奖励;
(二)罚没收入在2000元以上4000元以下(含4000元)的违法案件,给予400元的奖励;
(三)罚没收入在4000元以上6000元以下(含6000元)的违法案件,给予500元的奖励;
(四)罚没收入在6000元以上8000元以下(含8000元)的违法案件,给予800元的奖励;
(五)罚没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违法案件,给予1000元的奖励。对重大案件举报人酌情予以重奖。

第六条 奖励条件:
(一)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违法案件,有明确、具体的被举报方;举报提供的线索事先未被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掌握;同一线索被两个以上举报人分别举报的,奖励最先举报人;两个或两个以上举报人联名举报同一线索的,按一案进行奖励。
(二)举报的情况经查证属实;举报的案件有处理结果等;
(三)举报人在举报案件时必须使用实名,并将自己的住址、联系方式等告知受理单位。对不实名举报的,市、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也应当受理并查处,但不给予奖励。

第七条 市、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自作出案件处罚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对举报事实、奖励条件和标准予以认定,并由同级财政部门依据案件处罚决定给予奖励。

第八条 市、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有责任保护举报人,应指定专人对举报案件进行登记,并保存好举报资料,特别是举报人的姓名、住址及联系方式,不得泄露出去。

举报人借举报之名故意捏造事实诬告他人或者进行不正当竞争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的,被举报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举报电话:

泰安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 8336480 8222232
泰山区农业行政执法大队 6316639
岱岳区农业行政执法大队 6361839
新泰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 7222227
宁阳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 5619510
肥城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 3212857
东平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 2821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