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对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重点项目给予信贷支持政策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10:26:55  浏览:844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对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重点项目给予信贷支持政策的通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进出口银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进出口银行

发改外资[2004]2345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 中国进出口银行
关于对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重点项目给予信贷支持政策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中央管理的企业:
  自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进出口银行下发《关于对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重点项目给予信贷支持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外资[2003]226号)以来,为国内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信贷支持,有效地鼓励和促进了企业“走出去”,取得了良好成果。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和《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发展改革委令第21号),对发改外资[2003]226号文件有关内容需进行适当调整,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共同建立境外投资信贷支持机制。根据国家境外投资发展规划,中国进出口银行在每年的出口信贷计划中,专门安排一定规模的信贷资金(以下称“境外投资专项贷款”)用于支持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重点项目。境外投资专项贷款享受中国进出口银行出口信贷优惠利率。
  二、境外投资专项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下列境外投资重点项目:
  (一)能弥补国内资源相对不足的境外资源开发类项目;
  (二)能带动国内技术、产品、设备等出口和劳务输出的境外生产型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
  (三)能利用国际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的境外研发中心项目;
  (四)能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快开拓国际市场的境外企业收购和兼并项目。
  三、拟申请使用境外投资专项贷款的项目,须按《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的规定获得核准,并由中国进出口银行遵循独立审贷的原则对项目的贷款条件进行审查。
  四、申请使用境外投资专项贷款的程序如下: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企业法人(以下称“境内投资主体”)按规定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或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上报项目申请报告,并抄送中国进出口银行总行及相应的营业性分支机构。同时,境内投资主体向中国进出口银行提出贷款申请;
  (二)中国进出口银行就项目使用境外投资专项贷款问题出具意见函,作为国家发展改革委或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审核项目申请报告的参考依据;
  (三)国家发展改革委或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对项目进行审核,并将审核意见抄送中国进出口银行。项目获得核准后,由中国进出口银行对项目的贷款条件进行最终确定。
  对国别风险较大的项目,要求境内投资主体充分利用现有的境外投资保险机制,办理有关投保手续,积极规避境外投资风险。
  五、国家发展改革委对符合使用境外投资专项贷款条件的项目,加强政策指导,强化必要协调,加快核准进度。同时,促成有关单位完善境外投资风险保障机制,进一步做好境外投资保险工作。
  六、中国进出口银行对境外投资专项贷款依照有关规定加快贷款审查速度,并视具体情况提供以下便利:
  (一)根据贷款企业信用等级和境外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情况授予一定的信用放款额度;
  (二)对风险小、投资收益稳定且效益较好的项目,可考虑直接对境外项目公司提供贷款,由项目的境内投资主体提供担保和/或以项目形成的资产或其他权益作为抵押;
  (三)对一些投资期较长的战略性项目,可视情况适当延长贷款期限。
  七、中国进出口银行还将对拟使用境外投资专项贷款的项目,提供与项目相关的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质量保函以及国际结算等方面的金融服务,并根据境内投资主体和项目情况在反担保和保证金方面给予一定优惠。
  八、本通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进出口银行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发改外资[2003]226号文件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失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国进出口银行
                         二〇〇四年十月二十七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律师,华彩无限

吴高华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很多人还不知道有律师这个行业,自那时恢复律师制度到现在的20多年的时间里,律师队伍发展很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做律师。如今提到律师,人们都会认为这是一个高收入而且很体面的职业。律师应该是正义凛然,能言善辩,舌战八方,受人尊敬……这些形容词说明律师是正义、智慧的化身。一名优秀的律师更是具有哲人的智慧,法学家的素养和政治家的方向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律师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阶段,律师队伍仍不能满足法制建设的需要,充满着更大的机遇。
第一,我们的社会结构由乡土人情化逐步向城市化转变,人们之间越来越趋向陌生化,这将会导致社会越来越走向法制化,而法制化的社会尤其是大城市会增加对律师的需要;第二,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逐步完善过程中形成的复杂规则同样离不开律师。我们现在放眼世界市场,哪些经济发展最好的地方就是律师发展最好的地方;第三,整体来说,我们的政治体制越来越脱离于传统的模式。政治体制的发展也会给律师职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机遇。律师不仅仅要成为法律家,也要有更多的人成为政治家甚或法律政治家。如今,大家知道宪政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和法学界关注的问题,没有一个良好的宪政,这个国家就不是法治的国家。这些都有待于律师的积极参与来使我们政治体制得到改善。
进入21世纪,大批新的年轻的律师的进入给律师队伍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他们完全具备了新时期律师的风采和魅力。
律师悉法。律师研修法律,争取机会与同业交流切磋,学习或改进法律技能。律师认同,要在业界立足生存,就必须朝向多元化和专门化发展。律师们长期从事法律工作,对各类法律烂熟于心,更了解法律哪里不公平、哪里有漏洞,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更懂得和更愿意运用法律的程序来纠正法律本身的偏差;与法官、检察官及政府官员相比,他们更少受体制的束缚,更少因循守旧的职业惯性,而更富挑战性,因而,他们敢于也愿意对法律的不完善处进行质疑。无知孕育了教师的壮大,纠纷造就了律师的兴盛。律师是法律的守护神。
律师思辩。论辩,由来已久,古希腊、古罗马、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即是一个论辩术盛行、纵横家辈出的年代。能说会道,能言善辩的人备受推崇,雄辩术甚至成为高尚生活不可或缺的因素。他们以其伶牙俐齿和非凡的才思,捍卫真理、伸张正义,揭露丑恶,鞭笞腐朽……推动着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律师若具有雄辩能力,无疑是一种得天独厚,令人赞赏。因此,有些律师自觉不自觉地在追求推崇着雄辩。雄辩,除言辞的内容外,在表现形式上往往使人联想到“言辞激烈”、“唇枪舌剑”、“攻势凌厉”、“滔滔不绝”等极富进攻性且能显示辩论者气质和风度的词句。这样的形象在一定的场合和气氛下适当地表现一下自然是无可非议的,而且也确实能起到烘托气氛,增强辩论力度,具有使人产生共鸣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学习像林肯式精巧灵验的逻辑辩术,借用汉朝张良的四句话:“知识渊博,巧辩灵活。明知有理,冷言慢说。”寥寥数语,一位雄辩家的形象便跃然纸上。在这里,张良所追求的境界不是形式,而是内容,是长期的知识积累,厚积而薄发,同时做到了巧辩,表现了临场的机警。“明知有理,冷言慢说”则表现了一位雄辩家自信、镇静和从容不迫的大家风范。我们有时看不到“唇枪舌剑”“攻势凌厉”的咄咄逼人,而同样可以感受到的是有的放矢,一字千金,一针见血。气质和风度是自我修养的自然流露,这是对律师雄辩的最高要求,也是律师终身追求而为之奋斗的最高境界。
律师明德。我国著名法学家何家弘曾言,“法德”之本有二:其一为求公正;其二为趋平和。律师积极追求并维护社会的公正,胡乔木的一首称颂律师的诗句也常常为我们的律师所津津乐道、广为引用——“你戴着荆棘的王冠而来,你握着正义的宝剑而来,律师,神圣之门又是地狱之门,但你视一切险阻诱惑为无物,你的格言: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惟有客观事实才是最高的权威。”在诗中,律师和法官一样成了正义的化身。另一方面,律师更是希望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以使社会达到“平”“和”的境界。律师以和善之心待人,以和善之心持事,以和善之心立行。
此外,我认为,律师之德更应包括诚信。维克多·雨果有句名言:“比陆地更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律师事业的腾飞首先都是源自于纯净的心灵和良好的信用。诚信乃立身之本,治世之道,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律师的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律师现实处境不尽如人意,但前景依然美好。中国法治建设仅仅走过了26年,其发展之快举世瞩目。律师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没有律师,就没有法治。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在所难免,局部曲折亦属正常。展望律师未来,我充满乐观。我深信,中国的律师将与法治建设同步发展,因为这个社会已经走上了法治的不归路,这是党的决策和人民的期望,也是历史的必然。
昨天,律师曾经辉煌;今天,律师华彩无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尼泊尔国王陛下政府文化合作协定

中国 尼泊尔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尼泊尔国王陛下政府文化合作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尼泊尔国王陛下政府(以下简称缔约双方)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的精神,愿意建立两国之间的文化合作关系,以便促进两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此决定签订本协定,条款如下:

                  第一条

  缔约双方互派文化、教育和青年学生代表团进行友好访问、考察和交流经验。

                  第二条

  缔约双方互相邀请教授、学者、科学家进行短期讲学。

                  第三条

  缔约双方根据各自的学制,接受双方的留学生,并愿意互赠一定名额的奖学金。

                  第四条

  缔约双方根据需要与可能,愿意互派教员到对方国家学校任教,期限与待遇由双方协商。

                  第五条

  缔约双方鼓励艺术家和艺术团体互相访问和演出。

                  第六条

  缔约双方根据需要与可能,通过下列办法进行文化交流:

  甲、交换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方面的出版物,并且给予翻译和出版对方著名的文学、艺术著作的便利;

  乙、互相举办各种图片、文化艺术品展   影放映的友好活动;

  丙、交换艺术品,以丰富两国的博物馆、交换影片、幻灯片、唱片、录音带等;

  丁、交换科学、医药、卫生方面的出版物。

                  第七条

  缔约双方鼓励和支持电影、新闻、广播机构之间的友好合作和这些机构的负责人和人员的相互访问。

                  第八条

  缔约双方鼓励并支持科学、医药和卫生界人士相互访问并交换经验。

                  第九条

  缔约双方鼓励体育团体之间的友好合作,派遣体育队和运动家互相访问、交流经验和进行友谊比赛。

                  第十条

  缔约双方为实施本协定将在每年第一季度提出各自对本年度执行计划的建议并通过双方一致同意的途径进行商谈。

                  第十一条

  本协定自签字日起生效。如有必要,经缔约双方同意后,本协定可予以修改。在缔约之一方收到另一方意欲终止本协定的通知的六个月后,本协定即行失效。

  本协定于1964年10月11日在加德满都签订,共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尼泊尔文、英文写成。三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