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岳阳市城区户外广告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17:58:09  浏览:839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岳阳市城区户外广告管理办法

湖南省岳阳市人民政府


岳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岳阳市城区户外广告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湖风景区,屈原管理区,市直及驻市各单位:《岳阳市城区户外广告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第4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
  岳阳市城区户外广告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城区户外广告管理,保证市容整洁美观,充分发挥广告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我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从事户外广告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户外广告包括:
1、利用公共或自有场地的建(构)筑物和空间设置、张贴、绘制、悬挂的广告;2、利用交通工具(包括水上漂浮物和空中飞行物)设置、张贴、绘制、悬挂的广告;3、利用其他形式设置、张贴、绘制、悬挂的广告。

  第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户外广告的行政主管机关,负责户外广告经营企业的资质审核、户外广告登记审核、户外广告发布最终审批手续及其他监督管理工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的编制、审批和设施的日常管理,其具体工作由市公用事业局负责。
规划、公安、交通、财政、物价等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协同抓好户外广告管理工作。

  第五条 城区户外广告经营权是城市的重要资源,属国家所有。城区范围内所有户外广告的设置须经市公用事业局审批。
在重点范围和地段设置固定的户外广告,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设计要求,其广告经营权要实行公开拍卖,由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产权单位进行论证,市公用事业局和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具体实施,拍卖收入上缴财政,用于城市建设。中标人凭拍卖证明办理户外广告设置审批手续。

  第六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设置户外广告:
1、利用交通安全设施及交通标志的;2、影响市政公共设施、交通安全设施及交通标志等设施使用的;3、妨碍生产或者人民生活,损害市容市貌的;4、利用违章建筑、禁止使用的危险房屋及其他可能危及安全的建(构)筑物和设施的;5、国家机关、文物保护单位和名胜风景点的建筑控制地带;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禁止设置户外广告的区域。

  第七条 户外广告由发布者或维护协议确定的维护者检查、维修、保养,保持整洁、美观、安全。

  第八条 发布户外广告必须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发布。

  第九条 申请办理户外广告登记,应当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交以下证明文件:
  1、有关部门出具的审查文件:公用事业局出具的《户外广告设置登记证》或经营权拍卖证明;规划部门签署的场地规划设置意见;以宣传车形式发布临时性广告,应提交公安交警部门出示的许可证明;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进行审查的其他户外广告,必须在登记时提供有关部门出具的审查文件。2、营业执照或者广告经营许可证;3、确认广告内容真实性及商品质量检验的证明文件;4、广告合同、设计样稿、广告设施设计、施工图纸。

  第十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公用事业局应当在受理户外广告登记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登记决定。经审查符合规定的,核发《户外广告设置登记证》和《户外广告登记证》;不符合规定的,书面答复申请人并退回有关文件、资料。

  第十一条 经批准设置的户外广告,应按照登记的内容、地点、形式、规格、时间发布,并标明登记证号、发布者和维护者名称。

  第十二条 张贴各类广告,应在公共广告栏内或指定地点内张贴,禁止在指定地点以外的建(筑)物、树木、电杆等公共设施上乱张贴、乱涂写。

  第十三条 在公共场地、市政公用设施上设置户外广告的,拍卖收入上交市财政。在单位和个人的建筑物、构筑物上设置户外广告的,拍卖收入的80%上缴市财政,拍卖收入的20%给产权单位或产权个人。

  第十四条 户外广告登记后,必须在60日内发布。逾期未发布的,《户外广告登记证》自行失效。

  第十五条 经批准发布的户外广告在期满后10日内、临时性广告在期满后3日内,广告发布者应当自行拆除。经批准设置的户外广告设施闲置时间不得超过30日。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拆除、遮盖、涂改、迁移、损坏经批准依法设置的有效期内的户外广告。因城市建设需要拆除的,由城市管理部门通知设置户外广告的单位和个人自行拆除。因其他情况需要变动或拆除的,必须事先征得工商、城管部门的同意,并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七条 在户外广告经营活动中,禁止不正当竞争。任何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帮助广告经营者垄断或者变相垄断户外广告经营,不准限制和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

  第十八条 因户外广告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过错,导致户外广告专用设施倒塌、坠落、起火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由责任人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户外广告审查机关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违法审查、登记致使户外广告被拆除,造成经济损失的,有关责任机关应当予以赔偿。

  第二十条 各县、市、区户外广告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二○○二年八月十六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西省农林特产农业税征收管理实施办法

山西省人民政府


山西省农林特产农业税征收管理实施办法
山西省政府




第一条 为平衡农林特产与粮食作物的税收负担,指导种植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稳定粮食生产,根据国务院征收农林特产农业税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从事农林特产生产,取得农林特产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均为农林特产农业税(以下简称农林特产税)的纳税人,应按本办法交纳农林特产税。
第三条 下列各项农林特产收入均属征税范围:
(一)水产养殖收入,包括水生植物、淡水养殖、滩涂养殖等产品的收入;
(二)水果收入,包括苹果、梨、葡萄、红枣、红果及其他水果的收入;
(三)果用瓜收入,包括西瓜、甜瓜及打瓜子等产品的收入;
(四)原木收入;
(五)核桃、花椒、花卉收入;
(六)其他农林特产品收入,包括苗木、中药材、桑(不含地埂桑)等产品的收入。
第四条 农林特产计税收入,按当年实际产量,以当地收购部门的中等收购价格(或产地批发价格)计算。当年实际产量不好确定的产品,可按当年实际销售收入计算。
第五条 农林特产收入实行全省统一比例税率:
(一)淡水养殖和滩涂养殖等产品收入为百分之十,其中水珍品为百分之十五;
(二)水果收入百分之十,其中苹果、梨收入百分之十五;
(三)果用瓜收入百分之十;
(四)原木收入百分之八,其中:速生丰产林原木收入为百分之十;
(五)核桃、花椒、花卉收入百分之八;
(六)其他应税产品收入百分之五。
第六条 各种农林特产品应随同正税征收百分之十的地方附加,附加收入全部留归县级财政。
第七条 农林特产税的减免:
(一)凡在荒坡、荒山、滩涂等非耕地上新垦植的农林特产(不包括果用瓜类),从有收益之年起,免征一至三年农林特产税,免征期满后应照章纳税;
(二)农业科学研究单位和农业院校在本单位范围内,属于科学试验的农林特产免征农林特产税,属于生产性的应征税;
(三)学校勤工俭学取得的农林特产收入,免征农林特产税;
(四)村民个人房前屋后的零星树木,免征农林特产税;
(五)对森工企业取得的原木收入,暂不征收农林特产税。
除前款各项规定的减免范围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决定减税、免税或暂缓征税。
第八条 农林特产税从1989年起,单独分配征收任务。在确保完成上级核定的农业税征收任务的前提下,农林特产税收入全部列入县级预算。作为县级固定收入,其中百分之六十用于建立农业发展基金,扶持粮食和农林特产生产的发展。
第九条 农林特产税由各级财政部门直接组织征收,对国家收购的大宗农林特产品,财政部门可委托收购部门代征。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农林特产税征收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财政机关依法征税。对于抗税、偷税、漏税、欠税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和《山西省处罚偷税漏税欠税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山西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1989年夏征期起施行。1985年发布的《山西省征收农林特产农业税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1989年7月19日

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印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财政部、农业部


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印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2004年5月10日  财农[2004]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农业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黑龙江农垦总局:
  为加强和规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关于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通知》(农科教发[2004]4号)文件精神,财政部、农业部制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附件: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以下简称“培训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培训补助资金是国家设立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短期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专项资金,用于对受培训农民的学费补助,或对培训机构因降低收费标准而给予的补助。培训补助资金只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前的培训给予补助,在岗培训的补助不在本办法之内。
  第三条 培训补助资金由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共同承担,以地方财政为主。中央财政根据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办公室确定的各省(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直属垦区,下同)示范性培训任务,平均每期每人按1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重点用于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产粮大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具体的补助标准,由各地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工种等自行确定。
  第四条 培训补助资金以农民直接受益为原则,以培训券或现金等形式直接补贴给受培训农民,也可以通过降低收费标准的方式补贴给培训机构。
  第五条 培训机构须经公开招标确定或经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办公室评审确认;收费标准须经公开招标确定或经当地财政、物价部门核定,并报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办公室备案。
  第六条 短期培训时间一般为15~90天,具体培训时间由培训机构根据工种的不同确定,并报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办公室备案。
  第七条 培训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为目标,培训机构应保证受培训农民充分转移就业。

第二章 资金申报

  第八条 各省根据全国阳光工程办公室确定下达的示范性任务,组织本省内的项目申报工作,安排培训任务。各省将确定的分县培训任务安排情况报财政部和全国阳光工程办公室备案。各省要保证完成全国阳光工程办公室下达的示范性任务。
  第九条 采取培训券补助方式的,基层财政部门或阳光工程办公室直接将培训券发给受培训农民,由农民作为培训学费交到培训机构。培训机构凭培训券、收费凭证和受培训农民考核合格证明等有关材料到当地财政部门申报补助资金。培训券实行实名制,不得转让使用。
  第十条 采取降低收费补助方式的,由培训机构凭项目合同书、经验收合格的受训人员名单、收费凭证等有关材料,经当地阳光工程办公室审核确认后,到当地财政部门申报补助资金。

第三章 资金拨付和使用

  第十一条 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补助资金,由财政部直接拨付到省级财政,再由省级财政结合省本级安排的资金逐级下拨,补贴给受训农民或培训机构,培训资金不切块给各部门使用。
  中央财政安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培训资金,由财政部直接拨付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排中央直属垦区的培训资金,由财政部将资金拨付到农业部,再由农业部下拨到垦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央直属垦区将中央财政补助的资金和本级财务安排的资金补贴给受训农工或培训机构。
  第十二条 当地财政部门收到培训机构的资金申请报告及经当地阳光工程办公室审核确认的项目合同书、经验收合格的受训人员名单、收费凭证等有关材料,经审核无误后,及时向培训机构拨付补助资金。
  第十三条 培训补助资金不得用于培训机构的基本建设、培训条件建设和技能资格鉴定开支,不得用于有关管理部门的项目工作经费等。培训项目工作经费由各级财政另行给予适当安排。


第四章 资金管理与监督

  第十四条 培训机构不得因财政给予补助而借机提高收费标准,增加受培训农民的学费负担。
  第十五条 培训项目严格实行项目管理,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基层财政部门要设立培训补助资金专账。
  第十六条 建立项目公示制度。当地阳光工程办公室要对培训机构、培训任务、受训人员、收费标准、资金补助及使用、转移就业等情况进行公示。
  第十七条 培训机构要建立农民培训台账和农民转移就业台账,报当地财政部门和阳光工程办公室备案、备查。对受培训农民转移就业率低于80%的培训机构,将取消下年度参与申报“阳光工程”项目的资格。
  第十八条 受培训农民领取培训补助现金或培训券时,要登记身份证号和联系电话,并要有签字、签章(手印)。
  第十九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向上一级财政部门上报培训工作的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等。省级财政部门应于次年3月份前将本省培训工作的完成情况、资金安排及使用情况等上报财政部。
  第二十条 地方各级阳光工程办公室要设立举报电话,会同同级行政监察部门认真查证落实举报事项,对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要及时严肃查处。
  第二十一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依法加强培训补助资金的监督检查,配合审计等有关部门做好审计、检查、稽查工作。
  第二十二条 对骗取、套取、挪用、贪污培训补助资金的行为,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及其直接责任人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直属垦区财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并报财政部备案。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由财政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