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一九九四年清产核资中核实国有资金的具体规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1:22:40  浏览:959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一九九四年清产核资中核实国有资金的具体规定》的通知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等


关于印发《一九九四年清产核资中核实国有资金的具体规定》的通知
1994年2月22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清产核资领导小组、财政厅(局)、人民银行分行、国有资产管理局,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清产核资领导小组:
《一九九四年清产核资中核实国有资金的具体规定》已经全国清产核资工作会议讨论,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所属有关部门和各专业银行总行可根据本规定拟定具体实施办法。执行中有什么问题和建议,请及时上报。

附件:一九九四年清产核资中核实国有资金的具体规定
根据《清产核资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有资金核实是指对企业、单位资产清查、所有权界定、资产价值重估后实际占用的全部国有资产价值总量进行重新核实”,现对有关核实国有资金的事项具体规定如下:

一、核实国有资金和核销有关损失的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扩大清产核资试点工作有关政策的通知》(国办发〔1993〕29号)。
2.财政部《关于贯彻实施新的企业财务制度有关政策衔接问题通知》(〔93〕财工字第199号)以及其他有关新旧财务会计制度衔接问题的文件规定。
3.《清产核资办法》(一九九四年用)、《一九九四年清产核资资产价值重估实施细则》。
4.有关分行业的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
5.财政部《关于颁发〈企业住房基金财务管理补充规定〉的通知》(〔93〕财综字第95号),《企业住房基金会计处理规定》(〔93〕财会字第47号)。
6.财政部《关于第二期清产核资试点的国有企业有关财务问题处理的通知》(〔93〕财工字第406号)以及有关清产核资的会计处理规定。
7.国家其他有关规定。

二、资金核实的工作程序
1.企业(包括实行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以下全部简称企业)要认真核实国家资本金。清产核资中查出的各项资产盘亏、损失、挂帐等要按照清产核资有关政策规定进行处理,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3〕29号文件第二条、第四条规定需要冲减公积金和资本金的,一律上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并写出详实的书面报告,认真分析原因,逐项附表(格式附后)说明,按规定编制《资金核实申报表》。
2.企业要认真核实国有资产价值总量。一九九四年试点企业填报《资金核实申报表》的国有资产价值总量,暂按以下规定计算,即:国有资产价值总量具体包括国家资本金和国家投资应享有的其他权益数额。公式如下:
企业占用的国有资产价值总量=国家资本金+国家投资应享有的其他权益数
国家投资应享有的其他权益数=(国家资本金÷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专项拨款和各种建设
基金形成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专项拨款和各种建设基金形成的资本公积
3.企业于十月三十日前将《资金核实申报表》和书面报告,按财务隶属关系逐级上报。地方企业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开户银行确认,同级清产核资办公室批复。
中央企业(地质勘探单位、建筑安装企业除外)按财务隶属关系先送当地开户银行、中央企业财政驻厂员处(科、组)审核盖章,并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如与财政部中央企业财政驻厂员处意见有分岐的,将意见附后)后,报财政部,由财政部会同国有资产管理局和有关银行总行批复。
中央地质勘探单位、建筑安装企业报开户建设银行审核盖章后,报上级主管部门汇总审核(如与开户建设银行意见有分歧的,将意见附后)。最后上报建设银行总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确认,报财政部清产核资办公室批复。
企业清查出的损失需冲减银行呆帐准备金和作银行呆帐损失的,由开户银行审查,按财政部、人民银行冲销贷款呆帐的条件和审批处理程序办理。
企业根据批复的意见,按财政部有关帐务处理的规定调帐。
4.企业持同级财政部门或清产核资办公室批准的《资金核实申报表》及产权登记所需的其它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产权登记事宜。
附:一、资金核实申报表
二、《资金核实申报表》编制说明
三、资金核实各部门批复意见
四、申报资产损失分项明细表
附件一:资金核实申报表企业单位(公章):
--------------------------------------------------------------------------------------
| |扣除按规| | | | |
项 目 | 行|定已处理|申报处理|界定 |重估 |核实数 |
| 次|损失的 |资产数 |增减数|增加数| |
| |清查值 | | | | |
--------------------------------|----|--------|--------|------|------|--------|
栏 目 | | 1 | 2 | 3 | 4 | 5 |
--------------------------------|----|--------|--------|------|------|--------|
一、流动资产 | 1| | | | × | |
--------------------------------|----|--------|--------|------|------|--------|
其中:1.待处理流动资产盘盈 | 2| | | × | × | |
盘亏报废净损失 | | | | | | |
--------------------------------|----|--------|--------|------|------|--------|
2.1991年底以前潜亏 | 3| | | × | × | |
--------------------------------|----|--------|--------|------|------|--------|
3.1991年底以前产成品损失 | 4| | | × | × | |
--------------------------------|----|--------|--------|------|------|--------|
二、长期投资 | 5| | | | × | |
--------------------------------|----|--------|--------|------|------|--------|
附件一:资金核实申报表企业单位(公章):
--------------------------------------------------------------------------------------
| |扣除按规| | | | |
项 目 | 行|定已处理|申报处理|界定 |重估 |核实数 |
| 次|损失的 |资产数 |增减数|增加数| |
| |清查值 | | | | |
--------------------------------|----|--------|--------|------|------|--------|
栏 目 | | 1 | 2 | 3 | 4 | 5 |
--------------------------------|----|--------|--------|------|------|--------|
三、固定资产 | 6| | | | | |
--------------------------------|----|--------|--------|------|------|--------|
1.固定资产原值 | 7| | | | | |
--------------------------------|----|--------|--------|------|------|--------|
减:累计折旧 | 8| | | | | |
| | | | | | |
--------------------------------|----|--------|--------|------|------|--------|
2.固定资产净值 | 9| | | | | |
--------------------------------|----|--------|--------|------|------|--------|
3.固定资产清理 |10| | × | × | × | |
--------------------------------|----|--------|--------|------|------|--------|
4.在建工程 |11| | | | × | |
--------------------------------|----|--------|--------|------|------|--------|
5.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 |12| | | × | × | |
--------------------------------|----|--------|--------|------|------|--------|
四、无形资产 |13| | | | × | |
--------------------------------|----|--------|--------|------|------|--------|
五、递延资产 |14| | | | × | |
--------------------------------|----|--------|--------|------|------|--------|
六、其他资产 |15| | | | × | |
--------------------------------|----|--------|--------|------|------|--------|
资 产 总 计 |16| | | | | |
--------------------------------------------------------------------------------------
制表: 复核:
--------------------------------------------------------------------------------------------------
| |扣除按规|申报核销| | | |附:申报挂帐
项 目 | 行|定已处理| 资金、|界定 |重估 |核实数 | 停息的
| 次|损失的 |贷款数 |增减数|增加数| | 贷款数
| |清查值 | | | | |
--------------------------------|----|--------|--------|------|------|--------|------------
栏 目 | | 1 | 2 | 3 | 4 | 5 | 6
--------------------------------|----|--------|--------|------|------|--------|------------
七、流动负债 |17| | | × | × | |
--------------------------------|----|--------|--------|------|------|--------|------------
八、长期负债 |18| | | × | × | |
--------------------------------|----|--------|--------|------|------|--------|------------
九、所有者权益 |19| | | | | | ×
--------------------------------|----|--------|--------|------|------|--------|------------
1.实收资本 |20| | | | × | | ×
--------------------------------|----|--------|--------|------|------|--------|------------
其中:国家资本金 |21| | | | × | | ×
--------------------------------|----|--------|--------|------|------|--------|------------
法人资本金 |22| | | | × | | ×
--------------------------------|----|--------|--------|------|------|--------|------------
2.资本公积 |23| | | | | | ×
--------------------------------|----|--------|--------|------|------|--------|------------
其中:专项拨款和各种建设 |24| | | | | | ×
基金形成的资本公积 | | | | | | |
--------------------------------|----|--------|--------|------|------|--------|------------
3.盈余公积 |25| | | | × | | ×
--------------------------------|----|--------|--------|------|------|--------|------------
4.未分配利润 |26| | × | | × | | ×
--------------------------------|----|--------|--------|------|------|--------|------------
其中:亏损挂帐 |27| | × | × | × | | ×
--------------------------------|----|--------|--------|------|------|--------|------------
|28| | | | | |
--------------------------------|----|--------|--------|------|------|--------|------------
国有资产价值总量 |29| | | | | | ×
--------------------------------|----|--------|--------|------|------|--------|------------
国家资本金占实收资本比例(%)|30| | | | × | | ×
--------------------------------|----|--------|--------|------|------|--------|------------
|31| | | | | |
--------------------------------|----|--------|--------|------|------|--------|------------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 |32| | | | | |
--------------------------------------------------------------------------------------------------
清产核资负责人: 法定代表人:
附件二:《资金核实申报表》编制说明
一、本表适用于企业填报。本表依次经有关部门认真审查签署意见后报送上级财政部门,并附报下一级单位资金核实申报表。
二、本表依据企业实施新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资产负债表中主要项目填列,共设九个大项,即: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其他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每大项下的具体项目根据清产核资及实施新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有关政策,按影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各项因素设置。
三、本表1栏是指清查值扣除按财政部有关财务会计规定已处理资产损失数后的余额。
四、本表2栏是指企业清查发生的各项资产盘盈、盘亏、损失、挂帐数额中,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扩大清产核资试点工作有关政策通知》〔国办发(1993)29号〕等文件规定,需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审批的各项资产损失数和按规定申报冲减银行呆帐准备金的贷款损失数。清产核资中清查出的各项资产损失和盘盈按规定已由企业处理的,应在书面报告中加以说明,不得在《资金核实申报表》中重复填写。
五、本表3栏界定增减数是指按《清产核资办法》(一九九四年用)进行所有权界定的界定增减净值。企业在填报时应注意本栏数字不得与资产盘盈、盘亏数重复。
六、本表4栏重估增加数是指企业固定资产价值重估后,按《清产核资办法》(一九九四年用)规定的重估审批程序已批准的重估增加数。
七、本表5栏是指企业核实的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数额及申报核定的国家资本金、国有资产价值总量数,以此作为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依据。
八、本表6栏指向银行申报挂帐停息的贷款数。
九、本表“专项拨款和各种建设基金形成的资本公积”数额应按(93)财工字第199号文件的规定填写。
十、表中有“×”符号处不填写数字。
十一、本表平衡关系:
9行=7行--8行
6行=9行+10行+11行+12行
19行=20行+23行+25行+26行
16行=1行+5行+6行+13行+14行+15行
32行=17行+18行+19行
16行=32行
30行=21行÷20行×100%
29行=21行+30行×〔(23行--24行)+25行+26行〕+24行
左右两侧5栏=1栏--2栏+3栏+4栏
附件三: 资金核实各部门批复意见
------------------------------------------------------------------------
|开户银行意见|财政中企处意见|企业主管部门意见|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意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负责人 |负责人 |负责人 |负责人 |
| | | | |
| 公 章 | 公 章 | 公 章 | 公 章 |
| | | | |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 | | | |
| | | | |
------------------------------------------------------------------------
--------------------------------------------------------------------------------
|专业银行总行意见|人民银行总行意见|财政部门意见|同级政府清产核资办公室意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负责人 |负责人 |负责人 |负责人 |
| | | | |
| 公 章 | 公 章 | 公 章 | 公 章 |
| | | | |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 | | | |
| | | | |
--------------------------------------------------------------------------------
附表四: 申报资产损失分项明细表
企业单位(公章) 单位:万 元
----------------------------------------------------------------------------------------
序号|项目名称|损失原因|项目| 损失金额 | |
| | | |--------------------------|项目鉴定人|处理意见
| | |原值|合计|其中:申报核销损失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法定代表人 制表
年 月 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06年林业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


办策字[2006]28号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06年林业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直属单位:
现将《2006年林业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根据该要点,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本单位2006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或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各地、各单位2006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或计划)请于5月30日前报送我局备案。

附件:2006年林业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

二OO六年四月十二日

附件

2006年林业系统法制宣传教育
工 作 要 点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五五”普法的启动年。为全力推进依法治林,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根据《全国普法办公室、司法部关于印发<二○○六年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的通知》(普法办[2006]1号)的精神,制定本要点。
2006年林业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继续认真学习宣传《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国家林业局全面推进依法治林实施纲要》,按照2006年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国家林业局工作重点,继续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2006年林业普法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做好“四五”普法总结表彰和“五五”普法的动员部署工作,切实做到开好局,起好步;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深入推进林业法制宣传教育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以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林农为重点,不断提高广大林业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全面推进依法治林,不断提高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
一、认真做好“四五”普法总结表彰和“五五”普法动员部署工作
(一)“四五”普法工作总结表彰
国家林业局拟于2006年上半年召开国家林业局普法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总结“四五”普法成绩和经验,表彰全国林业战线“四五”普法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各地、各单位应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做好本地区、本单位“四五”普法经验的总结和先进表彰工作。
(二)制定印发“五五”普法规划
根据全国“五五”普法规划,国家林业局结合林业实际情况制定印发全国林业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全面启动林业“五五”普法工作。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根据当地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和林业特点,参照全国林业系统“五五”普法规划制定本地区、本单位的“五五”普法实施规划或计划,进一步细化“五五”普法工作的各项职责和任务,保障林业“五五”普法规划全面贯彻执行。
(三)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各地、各单位要有计划地宣传“四五”普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大力宣传深入开展“五五”普法的必要性、重要性和面临的良好机遇,大力宣传“五五”普法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二、开展以“一学三讲”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根据全国普法办开展“一学三讲”主题活动的精神和方案,各地、各单位要将“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主题活动与林业法律知识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紧密结合起来,使主题活动扎实推进。
三、切实抓好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继续做好林业系统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林农等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要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学法用法制度,并结合“五五”普法的新要求,不断进行探索完善,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进行宣传教育。对领导干部要侧重提高依法决策意识,对公务员要提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意识,对青少年要进行遵纪守法和法律素养的培育,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要提高依法经营管理的能力,对林农要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依法维权的意识。
四、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增强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
(一)注意挖掘和发挥各种媒体的作用
各地、各单位要加强与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的联系,充分利用电视传媒、互联网等形式,加大林业法律法规的普及力度,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林业法律知识网上竞赛活动,以进一步扩大普法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
各地、各单位要积极支持、参与和策划法制题材的电视短片等法制专题节目的创作和传播;重视利用诗歌、散文、图片、摄影、书法、绘画、广告等形式,宣传法律知识。同时,要继续巩固和加强板报、墙报、宣传专栏、法制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等传统的宣传阵地;通过进一步完善各级林业党校等干部法制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宣传教育作用。2006年开始,国家林业局普法办将组织编写全国林业系统“五五”普法统编教材,拍摄普法宣传教育系列短片,在《中国林业年鉴》和《中国绿色时报》上刊登林业法制宣传教育的文章。
(三)组织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
各地、各单位应认真组织谋划好“五五”普法的第一个“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国家林业局普法办继续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期间组织全国林业系统的年度普法考试。
五、加强培训学习,促进普法工作深入开展
(一)培训普法骨干
国家林业局普法办将继续举办一期培训班。各地、各单位的普法机构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本地、本单位普法骨干培训。
(二)继续坚持普法合格证制度
在“四五”普法有效开展的基础上,“五五”普法继续实行普法合格证制度。2006年,国家林业局普法办将制作印发“五五”普法合格证,各地、各单位要将每年法制培训的情况及考试成绩登记入册,作为被培训人员考核、任职、定级、晋升的重要依据。
六、加强领导,确保“五五”普法全面启动实施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健全普法宣传教育领导机构,从实施依法治林、落实“十一五”规划的高度,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领导干部的目标管理责任制。
(二)健全机构,加强队伍建设
各地、各单位要加强专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人员的配备和培训工作,建立一支从事法制宣传教育的骨干队伍。注重兼职队伍建设,鼓励法律工作者和法律专业的教师、学生,以及离退休的各类执法、司法人员加入法制宣传志愿队伍。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讲师团的建设。
(三)明确分工,加强协调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职能机构,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承担起具体实施林业“五五”普法规划的职责,发挥组织、协调、指导和检查法制宣传教育的职能作用。同时,要逐步建立完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考核评估体系和机制以及监督激励等机制。
(四)增加普法投入,保障普法经费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将普法经费列入经费预算中,根据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需要,逐步增加普法经费,以保障各项法制宣传活动顺利进行。

社会保险财务制度(试行)

劳动部


社会保险财务制度(试行)
1993年10月20日,劳动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中央和地方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以及经国务院批准实行系统统筹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社会保险管理机构)。
第三条 社会保险基金必须实行“专项储存,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擅自动用。
第四条 社会保险财务管理的任务是: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各项财务活动,管好用好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和管理服务费。妥善保管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公有财物和会计档案,搞好财务分析和会计监督工作,及时准确地编制和报送月、季、年度报表,如实反映社会保险机构的财务状况,维护财经纪律,保护社会保险基金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并接受劳动部门和财政、审计部门的检查监督。
第五条 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待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另行制定)。上述各项基金应分别记帐,单独核算。

第二章 财会机构和财会人员
第六条 为了对社会保险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进行统一领导,要根据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规模,设置相应的财会部门。按照《会计法》和《总会计师条例》的规定,地(市)级以上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相应设置总会计师,负责组织领导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预决算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项工作,并直接对单位主要领导人负责。
第七条 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的财会部门实行岗位责任制。财会工作岗位一般可分为:会计主管、出纳、基金核算、管理服务费核算、财产物资核算、汇总报表、财务稽核等。这些岗位的设置应根据业务量大小,本着分工明确、密切协作的原则来确定,可以一岗一人,一岗多人或一人多岗。但出纳人员不得兼管收入、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以及稽核和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第八条 社会保险财会岗位应根据岗位需要和责任轻重合理配备高、中、初级专业人员。财会人员因任免及工作调动等原因办理交接手续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二十三、二十四条规定执行。

第三章 社会保险基金的征集
第九条 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应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及时向企业和职工个人征集社会保险基金,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
第十条 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
(一)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单位为职工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
(三)职工个人缴纳的储蓄性养老保险费;
(四)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
(五)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
(六)单位和个人缴纳的生育保险费;
(七)按规定加收的滞纳金;
(八)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存储利息及兑付有价证券利息;
(九)基金保值、增殖的收入;
(十)财政给予的补贴;
(十一)职工社会保险基金异地转移收入;
(十二)社会保险基金其他收入。
第十一条 社会保险基金的收缴,按照国家规定,实行银行“代为扣缴”的结算方式,由社会保险机构开具专用凭证送各企业单位开户银行按月代为扣缴。对逾期不缴者,除令其补缴外,并从逾期之日起按日加收应缴纳数额2‰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社会保险基金。

第四章 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
第十二条 社会保险基金必须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范围、标准、项目进行支付。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不得擅自扩大或缩小支付范围,提高或降低支付标准。
第十三条 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项目:
(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各项支出;
(二)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各项支出;
(三)储蓄性养老保险基金的各项支出;
(四)医疗保险基金的各项支出;
(五)工伤保险基金的各项支出;
(六)生育保险基金的各项支出;
(七)职工社会保险基金异地转移支出;
(八)提取管理服务费;
(九)社会保险基金其他支出。

第五章 社会保险基金的储存和管理
第十四条 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在银行必须开设社会保险基金专户,实行“专项储存,专款专用”。对存入银行的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城乡居民个人储蓄利率计息,所得利息分别并入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对到期的存款和有价证券,必须及时办理转存或兑付。
第十五条 凡异地调动的劳动合同制职工,转出与转入地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应予办理社会保险基金的转移手续。基金转移时,按照转出地区人民政府规定的缴纳标准(不扣管理费,不计利息)转移。
第十六条 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对历年滚存结余的养老保险基金,在保证各项离退休费用正常开支6个月的需要,并留足必要的周转金的情况下,按照安全、有效的原则可运用一部分结余基金,采取适当的方式保值、增殖。基金保值、增殖所获收入,在扣除必要的管理费后,应全部转入基金,不准挪作他用。
基金保值、增殖的一般方式:
(一)购买国库券以及国家发行的有价证券;
(二)委托国家银行、国家信托投资公司贷款。

第六章 管理服务费的管理
第十七条 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根据国家和当地政府的规定,可以从社会保险基金中提取一定的管理服务费。
管理服务费的提取比例,由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自行确定,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执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计划单列市)上解劳动部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的管理服务费的办法另行规定。
第十八条 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的管理服务费支出范围:
(一)工资。即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以及按国家规定的地区生活费补贴,各类学校毕业生见习期间的临时待遇,仍在本单位编制内的调出学习进修人员工资。
(二)补助工资。即职工上下班交通费补贴、取暖补贴、粮价补贴、副食品价格补贴,临时工工资以及其他按国家规定发给在职人员的属于国家规定工资总额组成范围内的补贴、奖金等。
(三)职工福利费。即按标准提取的工作人员福利费,独生子女保健费、医疗费,因公负伤等住院治疗、住疗养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病假两个月以上期间的人员工资,职工探亲旅费,由原单位支付的退职金,退职人员及其随行家属路费,职工死亡火葬费用,抚恤救济费,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长期赡养人员补助费等。
(四)离退休人员费用。即符合规定的离休人员、退休人员的离休、退休金,按规定发给离退休人员的副食价格补贴,生活补贴费,冬季取暖补贴,粮价补贴,以及按规定对离休人员可以开支的其他各项费用。
(五)公务费。即办公费、邮电费、水电费,公用取暖费,工作人员差旅费,调干旅费,调干家属旅费补助,器具设备车辆保养修理费,机动车用油燃料费,用车费,会议费、培训费、场地车辆租赁费,公路养路费等。
(六)设备购置费。即按固定资产管理的业务和办公用的专用设备、一般设备、车辆等购置费,车辆购置附加费,图书购置费,档案设备购置费等。
(七)修缮费。即公用房屋、建筑物及附属设备的修缮费,公房租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不够基本建设投资额度的零星土建工程费用。
(八)业务费。即为完成专业所需的消耗性费用开支和购置低值易耗品费用。临时出国人员制装费、差旅费、国外生活费补贴。大宗帐簿、表册、票证、规章制度、资料的印刷费,宣传费等。
(九)其他费用。即以上未包括的,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费用。
(十)服务费。即退休人员活动经费(包括购置退休人员活动器械费用)、返聘退休人员工资等。
第十九条 管理服务费年末结余可转入专用基金,按财政部门规定比例分配为事业发展基金,集体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事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社会保险事业的必要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投资、列为固定资产管理的设备、车辆的购置费和零星土建工程等;集体福利基金主要用于发展集体福利事业,包括新建、购置职工住宅和弥补福利费不足等开支;奖励基金主要用于发放职工奖金、奖励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
各项专用基金的使用必须坚持“先提后用、量入为出”的原则,做到年初有预算,季度有考核,年终有决算。

第七章 货币资金的管理
第二十条 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要切实加强现金、银行存款、财政专户存款及有价证券等货币资金的管理,确保其安全、完整。
第二十一条 现金的收付和管理,要严格遵守银行规定的现金管理制度。库存现金不得超过银行规定的限额,不得以“白条”抵充库存现金,更不准挪用现金。
第二十二条 现金出纳人员要认真负责,扎实细致,防止差错。属于一般工作问题造成的短款,由单位领导人批准报销;属于重大责任事故造成的短款,由单位领导人作出处理意见,并报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属于违法行为,必须依法严肃处理。
第二十三条 必须严格遵守国家银行的各项结算制度,接受银行监督。银行帐户只限本单位使用,不准搞出租、出借或转让,不得签发“空白支票”。要按月和开户银行对帐,保证帐帐、帐款相符。
第二十四条 要及时核对、清理存入银行的社会保险基金专户的存款数额,除留用必要的储备金外,其余基金应及时办理定期储存手续。
第二十五条 要严格现金、银行存款收付的审批手续,实行钱帐分管的原则。严格管理空白收据和支票,设置专用登记簿登记,并认真办理领用注销手续,保守保险箱(柜)密码秘密。签发支票使用的各种印章,不得由出纳一人保管。凡与现金有直接关联的帐册(总帐、管理费支出明细帐等)出纳人员不得兼管。
第二十六条 已经存入财政专户的社会保险基金利率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利率。存据要定期与财政部门核对,保证帐单、单款相符。
第二十七条 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购买有价证券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办理。购买的有价证券,应视同货币资金妥善保管,或委托金融部门代为保管,确保帐券相符。
第二十八条 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财会部门要建立有价证券、定期存单备查簿。对到期的存款和有价证券,必须及时办理转存或兑付。

第八章 财产物资管理
第二十九条 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财产物资,包括固定资产、材料、低值易耗品等,是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从事社会保险工作的物资基础,各地要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总会计师的领导下,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责任制。
第三十条 固定资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
(二)单位价值在200元(含200元)以上,或单价低于200元的大批同类物品。
第三十一条 固定资产的一般分类如下:
第一类:房屋;
第二类:交通运输工具;
第三类:专用设备。包括微机及其配套设施,复印机,打字机,传真机等;
第四类:一般设备。包括被服装具,办公与事务使用的设备与家具,一般文体设备等。
第三十二条 各单位的固定资产要建立帐卡,有专人负责保管登记。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要密切协作,明确分工,严密手续,定期对帐。财会部门要进行金额控制,保管人员要登记实物数量和金额,并要经常检查和维修,防止丢失和损坏。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都要通过会计处理帐务。
保证帐帐相符,帐实相符。
第三十三条 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
(一)新建、购入和调入的固定资产分别按造、购价和调拨价入帐。
(二)自制的固定资产按所开支的工料费入帐。
(三)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不能查明原价的估价入帐。
(四)调出、变卖和报废的国家资产按帐面原价注销。
(五)购入、调入固定资产的运杂费、安装费不计入固定资产的价值。
(六)各级社会保险机构的固定资产不提折旧基金。
第三十四条 固定资产的新增、调拨和出租、出借应严格履行有关手续。未办妥出租或出借手续的,任何固定资产不得转移。
第三十五条 固定资产的报废、报损,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手续。
(一)固定资产必须每年定期清查盘点,发生盈亏,必须查明原因,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处理。
(二)固定资产报废价值不超过3000元的,报经主管部门批准;超过3000元的,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由于自然灾害等特殊原因损失的固定资产一律报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报废。报废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应作为重置固定资产资金,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十六条 小量的随买随用的材料购进可直接作管理费或专用基金支出报销,不记材料帐。大量的经常使用的材料购进,先登记材料帐,领用时再作管理费或专用基金支出报销。对购入、调入和领用、调出的材料都必须办理出入库手续,财会部门根据材料管理部门验收或发讫送来的材料购入、调拨原始单据,经审核后办理付款、收款或转帐。
库存材料要每年清点一次,如有盘盈和盘亏,应查原因,属于多出和自然损耗部分由单位领导批准,做为增加或减少支出处理,属于重大责任事故造成的,应由本单位审查并提出处理意见,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第九章 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
第三十七条 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要建立财务分析报告制度。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基金和管理服务费预算执行情况,基金的积累实力和保障程度,基金的收入、支出、调剂、增殖、管理情况,基金的损失状况及原因。分析报告应报送单位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并接受同级劳动部门的财务审计。
第三十八条 要建立财务检查制度。财务检查、监督要以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财政制度、财经纪律以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为依据,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地对本单位财务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查出的各项违纪金额,应全部并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第十章 预决算管理
第三十九条 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必须实行预算管理。根据统一规定的报表格式、内容和期限,按年编报社会保险基金和管理服务费收支预、决算,按季编报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第四十条 预算编制的原则。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根据国家和当地政府规定,按照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下达的主要计划指标,本着“以支定筹、略有积累”的原则,以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为基础,加减本年度影响基金收支变动诸因素的预测数据,来确定和编制预算。管理服务费预算既要保证社会保险工作和退休服务工作的需要,又要本着勤俭节约的精神,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根据预算年度事业发展计划、人员编制等有关因素预测编制预算。
第四十一条 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编制的社会保险基金和管理服务费收支预决算,报同级劳动部门备案并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审批核销后,报当地人民政府,在预算中列收列支。
年度决算的编制,必须按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分清各项基金收支渠道,实事求是编报。要做到报表齐全、内容完整、数据准确、帐表相符、表表相符,并附有详细的决算分析说明。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制度由劳动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 本制度从1994年1月1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