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务院人事局关于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以后工龄问题的答复(摘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19:05:00  浏览:976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人事局关于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以后工龄问题的答复(摘录)

国务院人事局


国务院人事局关于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以后工龄问题的答复(摘录)
国务院人事局


答复
一、……
8.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以后参加体力劳动的时间,应该计算为工作年限。
二、……
3.毕业生中反对社会主义分子及其他坏分子工作考察期满正式分配工作的,他们的工作考察期间,不计算为工作年限。



1958年2月15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抚顺市基本农田保护办法(修正)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


抚顺市基本农田保护办法(修正)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


(1995年10月27日辽宁省抚顺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1995年11月25日辽宁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 1995年12月22日公布 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根据1997年9月27日发布
的修改决定进行修正)


第一条 为了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保障全市基本农田面积和质量的稳定,促进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基本农田,是指县级人民政府依照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按照上级人民政府下达的指标,实际划定的长期不得占用和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分为两级。生产条件好、产量高、长期不得占用的耕地为一级基本农田;生产条件较好、产量较高、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为二级基本农田。
第三条 市、县、乡人民政府应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列入本级政府的目标管理,作为政府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的内容,接受上一级人民政府监督考核。
第四条 上一级人民政府应与下一级人民政府签定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乡级人民政府应与村民委员会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定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
第五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保护管理工作。计划、财政、水利、环保等部门应配合做好基本农田的保护管理工作。
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基本农田的义务,有权对侵占、破坏基本农田的行为进行制止、检举、控告。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上一级人民政府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和控制指标,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小城镇建设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经批准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不得随意更改或调整。确因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和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需要调整的,必须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八条 划定的基本农田,由县级人民政府设立保护标志,由土地管理部门登记、上图、建立管理档案。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毁坏或擅自改变基本农田保护标志。
第九条 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
(一)基本农田数量在规划期内不得减少;
(二)兴办乡镇企业和公益事业,以及农民建房,不得占用基本农田;
(三)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基本农田;
(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基本农田用途。因农业内部结构调整,需将菜田、粮田改种多年生经济作物及挖塘养殖等,须逐级经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并由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审批手续;
(五)对沿河两岸的基本农田,县、乡级人民政府应统一规划,优先安排治理河道和修建护田工程,防止洪水对基本农田的侵害。
第十条 国家建设确需征占基本农田的,建设单位应持建设项目有关文件,到被征占土地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领取并填写《申领〈基本农田使用许可证〉呈报表》,经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向省或市人民政府申领《基本农田使用许可证》。
第十一条 征占一级基本农田,向省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领《基本农田使用许可证》,按规定报请省人民政府或国务院审批用地;征占二级基本农田,向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领《基本农田使用许可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法定程序及权限审批用地。
第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应在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发给《基本农田使用许可证》;不发给的,应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 经批准征占基本农田的建设单位,除按规定缴纳有关税费外,有开垦条件的由用地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的还须按下列标准缴纳基本农田造地费:
(一)征占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水田每亩为15000元,旱田每亩为10000元;
(二)征占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外的,水田每亩为9000元,旱田每亩为6000元;
(三)征占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菜田,每亩缴纳20000元至50000元新菜田开发建设基金,不再缴纳基本农田造地费。
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基本农田造地费标准适时调整。
第十四条 以市人民政府出资为主兴建的水利、交通、能源等大中型建设项目,按省人民政府规定缴纳基本农田造地费。
第十五条 征占承包者连续耕种5年以上划入基本农田中的菜田,建设单位需按缴纳新菜田开发建设基金数额的5%给承包者以地力补偿。
第十六条 基本农田造地费由行使批准权的土地管理部门在批准时收缴,按照财政预算外资金管理,专户存储,80%用于耕地开发复垦,20%用于中低产田改造。造地费由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编制使用计划,报财政部门审核。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第十七条 基本农田经批准占用后,市、县级土地管理部门应按照占一补一的原则,在一年内组织新耕地的开发复垦,补充基本农田的数量。
第十八条 市、县级农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质量管理。应建立基本农田地力监测网络,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基本农田地力变化状况,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第十九条 凡经批准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兴建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影响基本农田环境质量的,必须落实基本农田环境保护设施。
基本农田环境保护设施,应与建设项目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基本农田环境保护设施建成后,由环保部门会同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
第二十条 企事业单位因排放有害物质造成基本农田污染事故的,经环保部门鉴定后,除必须采取措施限期治理外,应依法赔偿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第二十一条 市、县、乡人民政府或市、县级土地管理部门,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贯彻实施本办法,依法保护、建设和管理基本农田,取得显著成绩的;
(二)对侵占、破坏基本农田及其基础设施的行为制止、检举、控告有重大贡献的;
(三)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新造基本农田、改造中低产田等方面成绩显著的。
第二十二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给予相应处罚:
(一)未经批准以及未领取《基本农田使用许可证》占用基本农田的,责令退还耕地,限期拆除或没收占用耕地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并处每平方米10元至15元的罚款;
(二)无权批准或越权批准征占基本农田的,对有关责任人由有管辖权的监察机关视其情节给予行政处分;
(三)未经批准擅自将基本农田改种多年生经济作物及挖塘养殖等,严重破坏种植条件的,责令恢复原状,并处被毁坏耕地每平方米15元以下罚款;
(四)对破坏、移动和擅自改变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的,责令恢复或赔偿经济损失,并处300元至500元罚款;
(五)对单位和个人荒芜或闲置基本农田的按《抚顺市土地管理条例》的规定收取耕地荒芜费。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罚款,一律使用市财政部门印制的罚没收据,罚款上交同级财政。
第二十四条 没有完成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所载明的任务,由上一级人民政府对下一级人民政府领导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既不申请复议又不起诉,也不执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六条 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由所在单位或有管辖权的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


(1997年8月29日抚顺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 1997年9月27日辽宁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


抚顺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了《抚顺市基本农田保护办法修正案(草案)》,决定对《抚顺市基本农田保护办法》作如下修改:
第二十二条修改为: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给予相应处罚:
(一)未经批准以及未领取《基本农田使用许可证》占用基本农田的,责令退还耕地,限期拆除或没收占用耕地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并处每平方米10元至15元的罚款;
(二)无权批准或越权批准征占基本农田的,对有关责任人由有管辖权的监察机关视其情节给予行政处分;
(三)未经批准擅自将基本农田改种多年生经济作物及挖塘养殖等,严重破坏种植条件的,责令恢复原状,并处被毁坏耕地每平方米15元以下罚款;
(四)对破坏、移动和擅自改变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的,责令恢复或赔偿经济损失,并处300元至500元罚款;
(五)对单位和个人荒芜或闲置基本农田的按《抚顺市土地管理条例》的规定收取耕地荒芜费。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5年12月22日
新刑事诉讼法第188条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新刑事诉讼法考虑到强制配偶、父母、子女在法庭上对被告人进行指证不利于家庭关系的维系,明确免除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出庭作证义务。这一体现“以人为本”精神的规定无疑是一大进步。

免除被告人配偶、父母、子女出庭作证义务,是古代“亲亲相隐”理念的回归。“亲亲相隐”或“亲属容隐”规定在中国古代历朝法律中均有体现,“亲亲得相首匿”,是指对于谋反、大逆之外的罪行,亲属之间可以相互隐匿犯罪行为,不予告发或作证。“亲亲相隐”制度最早由儒家提出,就是因为儒家承认人的自然情感,认为要想维护社会秩序,不能违背人的自然情感。其后的亲亲相隐制度的“立法理由”也被公开表述为尊重人类亲情。从汉宣帝颁发诏令起“亲亲得相首匿”就正式成为中国封建法律原则和制度。这一立法精神一经确立,即以其与儒家道德准则的和谐而成为长久没有动摇的传统,并为后世法律所沿袭。唐代,亲亲相隐在法律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诸同居,若大功以上亲及外祖父母、外孙,若孙之妇、夫之兄弟及兄弟妻,有罪相为隐,部曲、奴婢为主隐,皆勿论。即漏露其事,及?`语消息,亦不坐。其小功以下相隐,减凡人三等。”《大明律》虽较唐律严苛,但也规定“同居亲属有罪得互相容隐”,“凡告人者,告人祖父不得指其子孙为证,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综观中国几千年亲亲相隐的发展历史,其范围呈扩大之势,从“父子相隐”到“亲亲相隐”到“同居相隐”。从行为的本质看,相隐行为由一种法律义务逐渐转变为一种法定权利。

现代西方法治认为,亲属作证作为一种特例规定,即作证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义务,对“大义灭亲”行为不提倡也不惩罚。古今中外之所以都选择了“亲亲相隐”或容隐,是因为在任何社会,亲情都是社会的基石,允许“亲亲相隐”可能会对受害人造成不公,对司法部门查案和审判造成不便,但是,缺乏人情的法律,却会破坏道德伦常,亲情沦丧会起到更大的负面作用。日本《改正刑法草案》规定:直系血亲或者配偶,为了本人的利益犯前两项(指隐灭证据、藏匿证人罪)之罪的,不处罚;其他亲属为了本人的利益犯前两项之罪的,可以免除处罚。韩国历史上的法律制度深受中国儒家理论的影响,韩国刑法典规定了“藏匿人犯罪与亲属间之特例”,规定:亲族、家长或同居之家族为犯人而犯前项之罪者,免除刑罚。德国刑法典规定:有利于其亲属而犯本罪(指藏匿罪)者,不处罚。我国台湾地区的刑法分则设立了“藏匿人犯及湮灭证据罪”,规定:“配偶、五亲等内之血亲或三等内之姻亲图利犯人或依法逮捕、拘禁之脱逃人,而犯藏匿人犯罪或湮灭证据罪者,减轻或免除处罚。”

可见,“亲亲相隐”,并不只是中国古代法制的特色,西方国家以及韩国和日本,也都有近亲属有拒绝作证权和近亲属窝藏得以减刑或免受刑罚的规定,并且沿用至今。

对人性的热切关爱,或许是“亲亲相隐”制度的生命之源。“亲亲相隐”制度内含尊重亲情,关爱人性这些人类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观念,是值得珍视的。“亲亲相隐”所饱含的融融温情,培育、增进了家庭的和睦与稳定,而家庭的和睦与稳定,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与安全。个人、家庭与国家之间,各取所需,但各不相同的利益,在“亲亲相隐”中却得到了充分的保护,达成了和谐与一致。因此,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吸收中国古代伦理刑法与国外容隐制度中关于人性之合理部分的精神和原则,明文规定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可以拒绝出庭作证,从而使刑事法律更加注重人性化与人文关怀,这既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在司法实践中,“亲亲相隐”制度与“大义灭亲”理念所带来的影响可谓截然相反,这就需要司法工作人员更新诉讼理念,尊重传统的回归,坚定不移地执行法律,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各项权利。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