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印发《农村信用社利息收支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1:20:44  浏览:838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印发《农村信用社利息收支管理办法》的通知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印发《农村信用社利息收支管理办法》的通知
1994年5月23日,中国农业银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各计划单列市分行,武汉、沈阳、广州、西安、长春、哈尔滨、南京、成都市分行:
现将《农村信用社利息收支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执行中的情况和问题,望及时报告总行。

附:农村信用社利息收支管理办法
为加强农村信用社利息收支管理,准确、真实、及时地反映财务收支,正确处理财税关系,根据金融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结合农村信用社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一、基本规定
(一)农村信用社的利息收支坚持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并有利于实际操作。
(二)结息期的规定。集体农业和农户存、贷款按年结息;乡镇企业、其他集体(对公)企业在信用社开立结算户的个体经营者存贷款均按季结息(未开立结算户的个体经营者贷款利息按年结息);金融机构往来、拆借、调剂资金、联社往来一般按季结息;储蓄存款按储蓄存款条例的规定办理。按年结息的为每年12月20日,按季结息的为季末月20日。
(三)计提应收、应付利息的方法应遵循一贯制原则。即前后各会计期间应尽量使用同一方法计提应收、应付利息,如确需变动,应经省级分行信用合作管理部门核准并在年度会计决算中说明。
(四)计提应付利息的范围(即应付利息科目核算内容):1年(含1年)以上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及1993年以前实行保息分红的股金。拆入资金和调剂(入)资金如没有按季结息的,也应计提应付利息。
(五)计提应收利息的范围(即应收利息科目核算内容):各项跨季、跨年度未到约定归还期限的贷款、存放中央银行和农业银行的定期存款。拆出资金和调剂(出)资金如未按季、年结息的,也应计提应收利息。
(六)计提应收、应付利息的时间:凡规定有结息期的,均在结息日计提。1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按季计提:存放中央银行、农业银行定期存款、“保息分红”的股金及长期投资均按年计提。计提的时间为年末月或季末月的20日。
由于农户贷款户数过多,可在12月20日结息后暂不入帐,俟12月31日仍收不回利息时,再通过应收利息科目核算。
(七)计提应收、应付利息应按实际执行利率(包括按规定浮动利率)。保值储蓄贴补息支出按公布的贴补利率提取。
(八)计提应收、应付利息的方法:各项存款用平均余额计提或逐户计提;各项贷款及调剂资金、拆借资金按户(笔)计提。
二、计提应收、应付利息和利息收支的核算方法
(一)应收利息、应付利息都应设置明细帐户核算。应收利息按贷款户或资金使用单位设明细帐。应付利息按存款种类和利率档次及保值贴补息设明细帐。
(二)各项贷款不论按季、按年结息,均应在结息日按户(笔)计算应收利息,列入本期损益。计算出的应收利息,按季结息的,一般在贷款单位的结算存款户收回;按年结息的,一般向贷款户直接收回现金。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利息,应列入应收利息科目,以后实际收回时,再冲减应收利息科目,并应计算复利。有关的会计分录为:
1.结息时收回贷款利息的核算:
借:活期存款——××户
(或)借:现金
贷:利息收入——××收入户
2.结息时未能收回贷款利息的核算:
借:应收利息——××贷款户
贷:利息收入——××收入户
3.以后收回应收利息时:
借:活期存款——××户
(或)借:现金
贷:应收利息——××户
贷:利息收入——××收入户(未计算应收利息部分及应收利息的
复利)
(三)不论按季、按年结息的贷款,其逾期贷款计提的应收利息,列表外科目核算,实际收到利息时,列本期损益。有关的会计分录为:
1.计算应收利息时:
借:逾期贷款应收利息(表外科目)——××贷款户
2.逾期贷款利息收回时:
借:活期存款——××户(或)
借:现金
贷:利息收入——××收入户(含加息)
同时(贷)销计逾期贷款应收利息表外科目。
(四)存放人民银行、农业银行的定期存款按年计提应收利息,列入当期损益,实际收到利息时冲销应收利息。其会计分录为(以人民银行为例):
1.计提应收利息时:
借:应收利息——人民银行特种存款户
贷:金融机构往来收入
2.实际收到本金和利息时:
借:存放农业银行款项(本利和)
贷:存放人民银行款项(本金部分)
贷:应收利息(已计利息部分)
贷:金融机构往来收入(未计利息部分)
(五)长期投资(主要是有价证券)按年计提应收利息,列入本期损益,计提的应付利息仍在长期投资科目“应计利息”帐户中核算,实际收到利息时冲销“应计利息”,其利息收入列入“投资收益”科目。
(六)实收、实付利息大于应收、应付利息的,其差额部分直接计入收入或支出利息。实付利息小于应付利息的,应冲销应付利息或在下次计提应付利息时进行调整。
(七)定期存款和定期储蓄存款按季提取的应付利息列入当期损益,到期实付利息时冲销应付利息。其会计分录为:
1.提取应付利息时:
借:利息支出——××利息支出
贷:应付利息——××应付利息
2.实际支付利息时:
借:应付利息——××存款应付利息(已计应付利息部分)
借:利息支出(未计应付利息部分)
贷:现金或——××存款
(八)“保息分红”的股金,按年提取的应付利息列入当年损益,实际支付利息时冲销应付利息。
(九)计提应收、应付利息时,应按计提的根据和方法抄列清单,并经复核无误后才能填制记帐凭证。
(十)其他计提应收、应付利息的核算,可参照上述核算手续办理。
(十一)不计提应收、应付利息的资产(如短期投资、拆出资金、存放同业款项等)和负债(如活期存款、定活两便储蓄存款、拆入资金、同业存放款项等)不通过应收利息和应付利息科目核算。其利息收支直接使用损益类有关收入(或收益)和支出科目。
(十二)对已计入应收利息的坏帐,按审批程序经批准后列入其他营业支出科目核算。
(十三)代理发放的贷款利息收入在其他应付款项科目核算。代理放款的手续费,应收入有关损益科目。
(十四)信用社、联社筹集的保险基金和福利基金等项资金应专户管理、专户核算,上述资金的存款利息收入应回归本金。
三、加强利息收支的核对和监督
(一)加强事后监督,坚持换人复核。对定期结息的存、贷款帐户,除复核计息积数外,结息时还要逐户复核利息金额;对逐笔计息的帐户,必须认真复核天数、利息金额和利率使用,确保准确无误。
(二)强化信用网点的监督检查。信用社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稽核人员,定期检查、监督信用网点的会计、出纳工作。信用网点的利息收支要逐笔复核,发现差错,及时纠正。
四、营业税的计征
(一)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农村信用社的下列收入应计征营业税:(1)放款利息收入;(2)与人民银行、农业银行、联社及其主管金融机构发生的转贷业务其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相抵后的利息;(3)手续费收入。
(二)在人民银行、农业银行及县(市)联社存入的结算资金、存款准备金、备付金、转存款等均属存款性质,其利息收入不计征营业税。
(三)金融机构往来中拆出资金与拆入资金的利差收入、用拆入资金放款的利差收入以及办理联行结算的利息收入等如何计征营业税,目前国家税务总局正在研究,可暂缓纳税,待有关政策明确后再汇算缴纳。
五、以前有关利息管理规定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六、本办法自1994年1月1日起执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呼和浩特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呼和浩特市外商投资优惠办法》的决议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


呼和浩特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呼和浩特市外商投资优惠办法》的决议


(2002年4月26日呼和浩特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



呼和浩特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经过审议,决定废止《呼和浩特市外商投资优惠办法》,报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改地区[2010]967号


  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省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
为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引导和支持中部地区城市群健康发展,我委会同有关方面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现将《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强对城市群发展的组织和协调,切实加大对城市群发展的指导和支持,认真落实城市群发展的各项任务,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健康发展。《意见》实施过程中的有关情况请及时反馈我委。
附: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 Page 1-----------------------

附件



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城市是重要的要素集聚区和经济辐射源泉,城市群是促进



城市合理分工和拓展功能的有效形式,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动



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中部地区是我国人



口和城镇比较密集的区域,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武汉城市



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



群和太原城市圈六大城市群为主的发展格局,在中部地区经济



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中也



面临着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强、资源要素整合有限、产业



集聚度不高、创新能力较弱、城市间分工协作程度较低等突出



问题。引导和支持中部地区城市群加快发展,有利于加速人口



和产业集聚,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培育壮大经济



增长极,提升中部地区整体竞争力、激发市场潜力;有利于充



分发挥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支撑能



力;有利于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为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健康发展,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 号)精神



和国务院批复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要求,提出如下意



见:



一、促进城市群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政策扶



1


----------------------- Page 2-----------------------

持,创新体制机制,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增强资源环境承载能



力,加快一体化发展;着力加强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



升产业发展水平;着力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人口集聚,有序推



进城镇化;着力加强合作联动,构建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特



色突出、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形成“两纵两横”



经济带。通过努力,不断壮大城市群经济实力,增强产业集聚



能力,提高城镇化水平,把城市群建成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核



心经济增长极和促进东中西部良性互动、带动全国又好又快发



展的重要区域。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编制提升城市群发展规划,明



确发展方向和目标,统筹协调产业布局、生态环保、公共服务



和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合理布局城市群发展空间。



——市场导向,政府推动。遵循市场经济和一体化发展规



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



持,把国家支持和自主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 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着力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破解发展瓶颈,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开放水平,有序承接国内



外产业转移,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功能互补,协调发展。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不断拓展



优化城市功能,实现合理分工、优势整合,加快一体化发展。



深化城市群间协调互动,促进共同发展。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着力解决当前制约城市群发



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谋划城市群长远发展,注重文化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激发城市群发展潜力,



2


----------------------- Page 3-----------------------

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城市群发展的规划引导



(一)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坚持规划先行,发挥规划在勾



勒城市群发展蓝图、布局产业项目、优化资源配置、明确政策



取向、提升城市功能、有序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等方面作用。



按照《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明确的定位和要求,科学编制



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要明确各城市群



发展的目标、发展重点、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态环境、重



大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等重大问题,全面提



升城市群功能和综合竞争力。



(二)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城市群规划必须符合经国务



院批准的省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加强与国家



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国及流域水资源综合



规划和防洪规划等的衔接,推动城市群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加



强对各类城市新区规划建设的分类指导,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



划进行建设。



(三)保障规划顺利实施。城市群规划由各省组织编制,



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备案,经省级政府批准实施。要采取切实有



效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加大政策支持,加强指导协调,落实



保障措施,强化监督检查,确保规划作用的发挥和规划任务的



实现。



三、进一步优化城市群空间布局



(一)促进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发挥区域中心城



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的现代



3


----------------------- Page 4-----------------------

城镇体系。特大城市和有条件的大城市要进一步增强高端要素



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充分发挥规模效



应和带动作用。其他大中城市要立足于既有条件,完善城市功



能,增强经济实力,加强协作对接,实现联动发展、互补发展、



特色发展和集约发展。加大对小城市、县城和重点小城镇的支



持力度,制定和实施县城规划,调整优化乡镇布局,统筹规划



工业园区、商贸园区、居民社区和中小学校,增强特色产业和



人口集聚能力,提高县域发展水平。



(二)推动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优化城市群开发空间格



局,促进产业向城镇集聚、人口向城镇集中,促进产业与城市



融合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推进。支持开发区提升支撑能



力,按照各自定位,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其他公用配套设施,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速产业和人口集聚,提升吸纳就业能力,



鼓励有条件的开发区逐步向综合发展区域和城市新区转型。加



强开发区与城镇基础设施共建设共享,扩大城市服务功能辐射



范围,有序推动城镇化进程。



四、推动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促进产业特色化发展。整合城市群产业资源,加强



城市群之间产业分工协作,按照已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调



整优化产业结构,科学谋划产业布局,从营造产业集聚环境、



完善配套服务体系等多方面入手,延长产业链,提升竞争力,



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强化区域产业分工。强化城市群内部产业分工协作,



注重产业配套与产业链延伸,促进产业互补发展和错位发展,



实现合作共赢。区域中心城市要依托区位、人才、资源等优势



4


----------------------- Page 5-----------------------

和现实基础,在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发展方面



率先突破,壮大支柱产业,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传统产



业向周边城市和小城镇转移和集聚,在周边城市和小城镇推动



形成与区域中心城市主导产业配套的加工、生产和制造基地。



(三)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促进产学



研结合,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增强城市群自主创新能力。



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强化城市创新中心功



能,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鼓励和支持城市群企业加快推进



兼并重组,增强核心竞争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



团。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



经济,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发展活力。大力推进信



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



变。



(四)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在城市群内选择国家级开发园



区和具备一定基础和条件的省级开发园区,设立若干承接产业



转移示范区,完善合作机制,积极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



积极完善投资环境,按照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定位,明确产业承



接发展方向,推动上下游产业配套发展。发挥各级各类开发园



区的作用,加强产业配套设施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



现代流通,建立连接东西、贯穿南北、辐射全国的现代流通网

不分页显示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